別在數位轉型上用數位工具 的勤奮掩蓋數位思維的戰略
2022/6/1 作家:李建勳

1756

作者/李建勳
數位轉型,全球疫情造成企業主不得不面對的企業轉型議題,居家辦公(WFH)逐漸成為企業選擇生存的條件之一,數位轉型更是不容停滯忽略,坊間也不乏單位和專家協助企業進行數位轉型,只是這些年進行數位轉型的企業主們,是否越轉型花費越大,越轉型反而覺得越無力?其實企業主們正陷入了在數位工具上的勤奮掩蓋住了數位思維的戰略迷失中!那該怎樣調整,以下是我協助企業並且觀察到的方法,供企業主們參考。
當企業要進行數位轉型,首先不是先花大錢建置數位工具,例如:AIoT設備、架置電子商務、廣告投放、開發數位系統……等,首要目的不是花錢,而是先檢視企業主本身及經營團隊間是否有數位思維的概念!畢竟思維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
補充說明:數位思維概念是指希望藉由數位工具「降低營運成本」、「產生系統數據化分析」、「改善營運流程」、「數位廣告找到恰當消費者」、「將業務拓展更遠」、「不受疫情和距離影響」……等等都算是數位思維其中一項,簡易來說數位思維不在數位工具上,而是明白這些數位工具能夠幫助企業改善營運。
若讀者認同前述所言,了解數位思維比數位工具重要,那就要先企業使命和數位轉型的願景開始調整,這一塊必須也是最重要的是從企業主帶頭進行,絕非從內部或外部找懂數位操作的人協助就能完成,因為再靠譜的員工還是員工,企業的好與壞只有企業主及股東才會有感覺,當明白了解一切的數位轉型必須從上到下置入數位思維,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而企業主最需要的數位思維並非要花時間去考幾張數位證照(當然了解數位證照的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大量參加數位轉型課程,更無需先花大錢投資或找顧問進行協助,而是必須先了解透過數位轉型改善可以企業現有的哪些狀況,如:營業狀況、產品品質、產品價格、行銷服務或溝通管理。無論是希望藉由數位工具進行企業客戶(B2B)或個人消費者(B2C)的開發和聯繫,兩者都關乎企業經營使命和企業願景這高層面的問題,絕非專業經理人和外聘顧問就能解決的問題,當明白這些需求後,自然找尋的數位工具才能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對應,而起始的花費也才不會投入後造成不必要的花費。
當明白了企業使命和願景後,才能衍生數位轉型的目的和所投資的事業、數位工具和成立的部門如何產生對應的收益來源,當一切有了輪廓後就可以開始藉由外聘顧問或內部專業經理人規劃數位轉型總體策略、數位部門的戰略定位與賦予數位工具功能長期和階段性意義;尤以台灣中小企業佔多數(根據《2021年中小企業白皮書》資料顯示,2020年台灣中小企業家數為154萬8,835家,占全體企業98.93%;中小企業就業人數達931萬1千人,占全國總就業人數的80.94%),所有的轉型可能一兩次就必須初步到位,否則可能造成企業的解散危機,企業主可以針對市場上所說的數位化、數位優化及數位轉型相關的資訊進行自身企業的經營策略規劃。
最後當所有的數位轉型都進入了規劃的軌道之中,可以藉由STP進行數位轉型產業間的首要分析,將這些數位工具運用得宜,自然進入數位轉型時期會較有經營上的成長感覺,要叮嚀企業主一點,在數位轉型初期千萬別和非產業的競爭者,那怕這些非產業企業已經成為競爭者,再從這些數位工具上分別進行數位獲客、數位科技與數位文化的相對應用,相信當企業主了解當您的數位思維戰略夠清晰,這樣企業中的成員運用了數位工具的勤奮自然將數位轉型水到渠成的完成企業主想要的使命與願景。
大管仲策略顧問執行長與多家企業營銷執行顧問,持有中國高級項目數據分析師和PMP®證照,曾任工研院特聘研究專家與上市櫃公司高階主管,專精營運行銷企業營收提升,實際執行多家數位產業與零售團隊轉型,國內極少數媒體、數位、產、官、學五棲的數位轉型專家,目前活躍於於全球華人市場,曾協助過千人以上大型企業與不足十人小型企業品牌經營規劃執行,對於行銷策略有自己一套觀點,曾被媒體封為「全方位行銷鬼才」稱號。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