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商業分析
商業分析vs共好人生 夢想、行動與改變
2022/6/1 作家:張宏裕
1416
作者/張宏裕

商業分析的過程是一種決策,決策是「從問題發現到解決」的流程,人生旅程也是一連串的決策過程,透過「夢想、行動、改變」邁向「分享、合作、利他」的共好,因為在無限賽局的年代,唯有共好,才能取代有限的思維。

多年前我擔任某通路集團產品經理一職,負責通訊產品的代理引進與行銷推廣操盤,其中的金雞母產品是行動電話,也是重要的獲利來源。每日我透過資訊系統可得知各品牌手機的銷售數量、金額、毛利與庫存,這四個數據也成為我操盤的 KPI 績效指標。多年後才知道利用這簡單數據,隱含大數據與商業分析(Business Analytics)的概念。

商業分析是運用簡單數據,做出好決策,如降低成本、提升績效。其步驟是:描述分析、預測分析與規範分析。
1.描述分析(Descriptive):蒐集和描述數據資料的特性
2.預測分析(Predictive):運用過去資料預測未來,探討變數的因果關係
3.規範分析(Prescriptive):建議採取的行動方案

當年我利用數據指標蒐集資料,檢視顧客的需求是否滿足,如價格策略、促銷策略、產品策略、通路策略等,作為決策(Decision Making)的參考。

商業分析v.s.共好人生
商業分析的過程是一種決策。決策是「從問題發現到解決」的流程,進行專案會議、新產品開發、計畫策略擬定等。決策也是取捨(Trade-off)。在取捨的過程,透過主客觀的分析,盤點優劣勢,預測趨勢、檢測風險和近期或未來的機會。因此,商業分析步驟是:描述、預測與規範;近年來更著重於ESG永續發展的共好議題(環境、社會與企業治理),因為在全球化的無限賽局年代,彼此息息相關,唯有共好,才能取代「贏者全拿」的有限思維。

人生旅程也是一連串決策的過程。我們在人生劇場中扮演「鋼索上的小丑」:努力專注耍玩著手中五顆球:信念、家庭、人際、健康以及成就。時刻戰兢地拿捏平衡感,深怕球會失誤掉落,總想要稱職完美演出,取悅觀眾,卻也承擔著許多壓力。該如何精彩演出,才能優雅謝幕呢?

人生,如果僅是一連串執行訂單或完成交付任務的過程,實在枉然。近三年疫情肆虐、百業蕭條,影響人們工作與生活,也帶來遠距上班、數位轉型與斜槓人生等改變,是危機也是編織夢想的契機。當世界變得又亂、又熱、又擠時,如何在提升自我,活出美好之餘,還能成就他人,邁向共好。

愛爾蘭教育學家,愛德華.凱利(Edward Kelly)推動「第三人生」(Third Act)的觀念,打破了人生遲暮,退休老去的固有觀念。
‧第一人生的成長期是依賴父母、外界提供所需。
‧第二人生的成家立業期,開始獨立。
‧第三人生是有能力回饋社會和周遭環境。

她說:能不能心境成熟、再次成長,並且能助人、傳承、貢獻自己?若能回歸內心深處,更平靜、智慧、善良、勇於去愛,這樣的人,才叫開創第三人生。

多年前,台東賣菜的陳樹菊阿嬤,自身生活儉樸卻樂善好施的助人行為,令人動容,成為台灣之光,即是共好人生的最佳詮釋者。

因此,我的共好人生步驟:
1. 夢想:要讓美夢成真,先編織一個美夢
2. 行動:光說不練,就是「口號的巨人,行動的侏儒」
3. 改變:思維不翻轉,結局就翻盤

夢想:要讓美夢成真,先編織一個美夢吧!
人因夢想而偉大,夢想是一幅未來可實現的美好圖畫。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說:人生最重要的兩天是出生的那天與找到人生目標的那天。

動畫片「天外奇蹟」,描述一個七十多歲的卡爾老爺爺,為了完成老伴想去仙境瀑布的遺願,與八歲小童軍小羅,搭乘一間會飛行的小屋,展開冒險之旅,竟也開拓人生的新方向。

回顧自己過去二十年,也像一趟圓夢之旅。擔任企業管理培訓講師至今17年,期間陸續完成11本管理著作,主持了兩年的廣播節目,它們都在我一步一腳印的規劃下逐一完成。猶記2006年我出版第一本著作《團隊建立計分卡》,喜悅興奮之情猶如「曾醒驚眠聞雨過,不覺迷路為花開」,過程中處處驚喜,就像迷路只為看花,沈醉於快樂的心流。替我撰文推薦的王品集團創辦人戴勝益,他的一句話:「你認真,別人就當真」,也讓我的講師夢,持續熾熱燃燒!

夢想也可從「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思考。想像如果生命的最後歷程,當親友參加我們的追思告別,希望他人會如何發出對我們的終極禮讚,那麼,我們就從此刻開始,活出那個被禮讚的特質。例如:正直、利他、關懷、同理、博學多聞、合作……等。

行動:光說不練,就是「口號的巨人,行動的侏儒」
人們不會輕易相信我們所說的,他們會檢視我們是否言行合一,否則很容易變成「口號的巨人,行動的侏儒」。而行動的過程儼然是一場征途:英雄面對敵人,要克服千重山、萬重水的困難。

我的一位企業家朋友,兒子大學畢業後想成為和父親一樣成功的企業家,於是請父親授予成功祕訣。朋友興高采烈、苦思良久地擬出12條黃金法則,怎奈兒子抱怨太多無法實行,經過刪減剩下三條,兒子還是抱怨。最後篩選僅剩一條,兒子看了以後勉強同意,那一條秘訣是「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因要恪遵六點起床,所以晚上也要提早入睡。早起既可運動健身,也可從容吃早餐,上班不遲到,工作活力洋溢。如此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習慣,績效自然產生,就像是英雄打敗敵人的過程一般。

謀定後動,還須專注與毅力。然人性中有懶惰、驕傲、忌妒、貪婪以及憤怒等罪性,都可能成為實踐的攔阻,不可不慎乎。因此,培養良好的習慣,諸如閱讀、思考、摘記、讚美欣賞他人以及正向思考等,都有助於行動的執行。

改變:思維不翻轉,結局就翻盤
在行動過程中,我們缺乏的往往不是資源,而是改變的思維與勇氣。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在《無限賽局》一書中也出「五種關鍵的無限思維」,相對於有限思維,分別是:崇高信念v.s.注重利益;團隊信任v.s.團隊競爭;敬畏對手v.s.打敗對手;存亡應變v.s.畏懼風險;領導勇氣v.s.墨守成規。

無限思維的養成需要培養「靜思與摘記」的習慣。因此,每當歲末年終,我都會買一本新日誌本,為新的來年,隨手摘記心情點滴,藉以沉澱思緒、深切反省,抑或滿足小確幸。過程中會激盪出諸多創新的想法,體認「心痛才會心動,心動才會行動」的人生智慧。

夢想追求的過程,難免跌跌撞撞、深深挫敗,如能走出逆轉勝的軌跡,這些記憶都會烙印在心版上,讓我們的思維、信念與行為漸趨成熟。被我暱稱為祕密花園的日誌,也記錄著閱讀中所獲致的嘉言美行,如此鑒往知來,積蓄德行,避免重蹈覆轍。

走筆至此,時序剛過2022年「大寒」,人們已愉悅沉浸在福虎生豐的春節假期,不妨尋求片刻靜思時光,仔細規劃自己的「共好人生」腳本,活出平安喜樂的無憾人生!

Go/No Go 致勝決策全局觀

本期精彩的封面故事包含了決策專家的決策觀、決策注意事項以及你我常陷入的決策迷思分析以及決策實務文章,其中特別專訪中國百事可樂董事長黎...
Go/No Go 致勝決策全局觀
張宏裕
當責培訓推薦講師。講授「當責與共好」、「故事巧實力」等培訓,超過百餘場,擅長運用故事促動人心。現任『故事方舟文創工坊』主持人。著作:《共好,從當責開始》、《行銷,說出故事力》、《會說故事的巧實力!》、《吆喝—營銷就是會講故事》。曾主持《今夜,我們來說故事》、《亮點一二三讀書會》廣播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