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商業分析
職場菜鳥與老鳥如何成為 商業分析師?了解BA入門與轉職關鍵資訊一把抓
2023/12/1 作家:簡莘怡
12403
商業分析師做什麼?
很多朋友都問我,到底商業分析師的工作在做什麼?一般來說,大家的印象都跟前期市場分析、數據分析與企劃較相關。其實,不僅前期市場與策略分析,更多時候,商業分析師(Business Analyst, BA)是在前期策略與企劃制定完成後,加入專案團隊,協助專案經理與公司了解需求,制定解決方案。通常隸屬於公司內的資訊科技部門(IT部門)。BA更多時候以顧問的形式現身在乙方軟體供應商與顧問公司,協助客戶進行特定專案,了解客戶的需求、找出最佳解決方案並執行。

商業分析師的職涯發展歷程
商業分析師在初期以初級分析師、分析師的職稱開始,做到中高階後,可以朝專業職的資深商業分析師、企業架構師、產品經理、首席商業分析師、專案經理……等職務發展;或朝管理職務升遷到更高職位,例如:IT數位部門主管、資訊長、科技長與營運長……等。根據公司屬性、行業與產品需求不同,會以不同職稱的形式多元呈現。下方圖示為國際商業分析協會(IIBA®)針對BA在全球商業分析概念下所產生的各式職位。

新鮮人求職困境迷思
很多社會新鮮人為了拿到商業分析的入門門票,考取了相關的證照,但仍然擔心自己空有理論知識卻缺乏實際應用經驗。加上面對求職需求上條列的各式工具,例如:Google Analytics、Python、SQL……等,更加深是否能快速找到相關工作的迷思。

職人轉職困境迷思
台灣職場以中小企業為主,雇主多偏好十八般武藝樣樣全的通才,在專業分工上面也沒有分得很細緻,常見的是一個專案經理一條龍式地全包了產品與專案開發前中後期的所有分析與管理工作。導致很多有多年專案管理經驗的PM職業倦怠、不滿意當前狀況,想尋求其他出路,卻不知從何開始。雖然認為商業分析與PM有高度相關,對其有興趣,但不確定是否找得到商業分析的相關工作。或者在資訊產業多年擔任系統導入與維護的顧問與人員,對於產業環境、預算與專案執行方式的限制感到無奈,因此想找尋改變之道或轉職可能,進而開始思考商業分析是否是可能的下一步?

台灣市場狀態與挑戰
硬體科技製造業起家的台灣,在軟體產業發展上,與其他成熟的市場相較之下,規模跟成熟度都較低,系統知識集中於某些實力強、高度需要用到軟體的產業,例如:金融業、保險業、醫療產業……等,加上法規限制較多,推進企業在軟體上的加速改革。

但對一般行業而言,在數位化這一塊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也因大多數企業對軟體、數位化的知識了解不見得全面、熟悉,對商業分析能為專案帶來的效益不買單,只希望公司在做數位化或安裝新系統的同時(如:ERP專案導入),能夠快速取代舊有的系統,卻沒有預留時間、經費做前期的需求分析、流程分析……等,因而失去藉此幫公司運營流程再造、提高工作效率的機會,這種「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困境常常導致相關顧問或分析師淪落為技術搬運工。

由於產業不成熟、分工不精細,導致商業分析相關的工作職缺需求上常常列出一長串與工作本身沒有正相關的工具與技術。加上職務稀缺、薪資也無法與國際接軌,因此讓這個職業在台灣以「商業分析師」名稱出現的機率仍然比國外偏低。話雖如此,近期也有國內硬體製造商將專案管理部門改組成商業分析部門,為商業分析在國內的應用帶來更多曙光。

國外市場狀態敘述
反觀在英、歐、美、澳,甚至新加坡數位化成熟的區域,對商業分析師的人才需求較多。公司在數位化轉型專案中仰賴分工精細的專業人才,如:商業分析師、流程分析師、系統顧問、專案經理……等來執行專案。除了正職人員外,甚至願意聘請了解該市場Know-How的人才,採用合約制雇傭模式,減少公司的摸索期。這不僅降低了長期雇用正職人員的成本,也讓每個專案都能聘請到最合適的專家,協助企業在轉型與市場擴張時快速增長。並且根據專案需求可以增減人員,合約期滿後也可以適時解除合約,將專案移交給正職營運團隊專注日常營運。總而言之,因產業較成熟,雇傭模式更有彈性,全球化與新冠病毒後帶來的遠距工作效應,都讓這一類知識型工作者擁有更大的工作彈性。

年輕人找工作與如何因應
職場新鮮人想涉略商業分析這個領域,不妨試試進入顧問公司從實習生開始做起。顧問公司以接案形式的商業模式讓新鮮人能在短期間接觸到各產業的各式挑戰。加上顧問公司所開發出來解決問題的一套流程,相信能讓菜鳥快速上手。同時也可以找尋正在進行數位轉型,需要大量接觸數位資訊科技方面的工作。除此之外,主動在求學階段或於任職公司內部時,自行創造機會練習商業分析的各式本領與工具,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可以豐富自身的履歷並將書本的理論轉化成實戰經驗。倘若要學習更具專業性的商業分析知識,可以參考坊間的課程或考取相關的證照,如:BCS的Diploma in Business Analysis、IIBA的CCBA與CBAP、PMI的PBA……等。至於要選擇哪個證照更適合自己,除了根據現階段的經驗值選擇相關的證照,更建議可以詢問當地召募者以了解當地就業市場的偏好。

老鳥轉職如何規劃
對於有一定經驗的職人,更不能輕易放棄自身在相關領域已經培養出來的產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建議以相關產業為主,發揮斜槓精神,進一步涉略商業分析的領域,最後順勢進入能夠運用商業分析技能的相關部門。在台灣,許多公司的數位管理部門、策略部門、數位產品開發……等部門都提供機會進行商業分析相關的規劃。除了IT部門設立的相關商業分析師職務外,也可以考慮朝向公司內的轉職,或尋找有設立這些部門的相關產業或公司。著手第一步,實踐那些未被廣泛知曉卻有實質價值的商業分析職涯。若條件許可,更可考慮尋找國外的機會,那將打開一個全新且不同的視野。

台灣vs.國外找工作挑戰大不同
國內職場的工作挑戰與國外有所不同,台灣在商業分析相關的求職中面臨的是公司無名有實的困境,因此需要求職者在商業分析領域朝多角化發展,不侷限於商業分析師的職稱。在國外找工作除了必須考量家庭因素之外,更需要有一定的勇氣加強外語能力,學會適應不同職場文化,以及尋求工作簽證……等。然而,機會點仍然不少,很多台商、陸商在中國拓展業務,甚至東南亞地區也開始深耕經營市場,有志者可以朝這個方向發展。與國外人才接軌,學習更多相關經驗與技能。

心態成就一切
人生中的每個決定都由兩種元素驅動,第一個是恐懼,第二個是賦予力量。有些人害怕改變、害怕失去目前擁有的而選擇隱忍不變,或者害怕失去競爭力而學習向上;有些人則賦予自己力量、讓自己有追夢的機會,衡量手上的機會成本,放手一搏,改變目前無奈或不合適的狀態,而非侷限於那些讓自己停滯不前的原因與風險。

有些人可能認為三十幾歲在職場上已經太老了,被束縛太多,來不及改變。但其實身邊追夢的人大有人在。試想一下,以終為始,在你給孫子講故事的同時,你會更希望孫子聽到哪些故事呢?讓這些故事成為你追求未來的動力吧!

Go Training!關鍵人才不斷層

進入數位浪潮的時代,各產業都展現出無限的轉型可能性,AI技術和數位學習不僅為教育和金融等各領域創造出空前的便利,更為人力資源管理領域...
Go Training!關鍵人才不斷層
簡莘怡
從事商業分析、流程改造與專案管理的工作,協助國際品牌規劃進入國際市場時的策略、流程與科技相關準備工作。如果你對商業分析的課程有興趣,可以參考我在「Hahow 好學校」線上課程平台開設的課程:職場人必學的商業分析術。同時歡迎關注臉書的商業分析師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