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監測及資訊處 環境監測跨域應用
2022/2/1 作家:專案經理雜誌

104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應用智慧政府新措施,跨域應用環境監資資料,翻轉智慧空品,創新政府新服務。隨著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的新興科技時代來臨,運用「資料」驅動為主軸,發展嶄新的趨勢,秉持以人為本,達到民眾需求為目標,以「擁抱環境,創新持續」的服務核心價值,提升整體便民數位服務,提供多元、多量、多樣價值創造,落實資料開放治理、優化政府決策、創新為民服務型態及滿足人民需求等重要課題,達成善用數位科技、公私協力且具多元包容性。
公司簡介公司名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監測及資訊處
公司簡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監測及資訊處,主要職掌環境監測及負責推動環境監測保護資訊系統發展,持續透過資訊系統與專案控管,精進空氣、水質監測業務品質提升,藉由應用新興科技揭露各項環境監測數值,提供民眾所在地即時環境品質數據變化,推動環境數值分析應用保存,發展智慧環境治理,提供民眾環境現況。
專案介紹專案名稱:環境監測跨域應用
專案團隊介紹:本專案為跨部會整合專案,成立對外跨部會工作小組,共同協調及決定人員指派、資源分配、預算核准、績效考核……等事宜;遴選具有經驗資深統籌本組織專案推動。團隊成員橫跨環境與資訊雙重專業領域人員,透過專案經理規劃成員責任,有效執行工作包並完成計畫策略目標。
專案目標:1. 資料分析:應用主題與資料科學。
2. 應用服務:跨域知識流通與共創。
3. 整合應用:滾動措施、精進服務。
專案人數:73人
專案起訖時間:109.1.1~109.12.31
專案經費:21,490,000元
點擊看得獎心得影片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以產官學研合作研究模式運作,採「專題研究」模式來進行分析探勘研究,依據環境各領域分項之發展或研究需求,整備環境資料服務,運用資料科學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模型建構,探勘有價資訊與建立有效樣式,讓資料被不同領域的民眾和專家認可,藉由社群力量讓民眾自行更新上傳更正確更新的資料,強化產官學研的合作研究能量,透過環境資料服務,也強化交流再應用之可能性。
本次專案的目標為整合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蒐整各領域之環境資源資料,並建立跨機關環境資源資料交換、共享、共創及共用機制。以產官學研間共享環境資料、跨界共創環境知識及研究成果,建立有效且友善的溝通機制及橋樑,提供優化施政、環境影響評估及各領域加值應用上情報數據之參考。
共同執行機關包含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經濟部、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礦務局、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林務局及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等機關,其應用主題需求及服務易用性原則,建構各類親和性之數位服務,如:監測數據推播、應用加值系統、開放資料或行動服務,提升業務部門行政效率與優化其為民服務內容。為推動政府為民服務政策,透過資訊公開、資料開放……等措施進行環境知識宣導與共識凝聚,有效地揭露環境資源資料,落實「環境知情權」。
藉由規劃資料治理整體機制,制定各階資料品質規範,構成資料治理重點要務,包含資料內容、資料交換、共通介面、資料開放、服務規格、資安管控……等各面向介接來自開放平臺、交換平臺各項資料服務,並以主題式入口鏈結民間資料平臺,來彙整政府開放資料與民間私部門資料,以便提供民眾即時環境監控的整合數據,提升資料可用度及使用率。在群體用戶或社群用戶間作推廣應用,擴大資料的被使用度及曝光度。也透過多元環境數據蒐集,延伸數據的來源及便利性,用以定位各項資料、豐富環境資料與地理圖資數據;精進資料交換與介接機制、加速環境資料流通,以為資料分析、應用服務與整合應用基底。用戶能隨時隨地方便取得資料的行動性及應用性,以達到單一用戶增加、資料延伸的效果。
過去技術例如:生產方式、傳輸技術及資訊普及……等面臨挑戰及改變,為落實智慧政府發展趨勢之變動,應用新興科技技術,打造多元、多量、多樣創新數位加值服務,創造服務願景效益,落實跨部會環境資源資料蒐整,並規劃推動智慧政府服務策略,定位智慧空品願景,運用「3環+6鏈」策略,說明如下:
3環:1. 開放資料透明,極大化加值應用。2. 鏈結治理網路,優化決策品質。3. 整合服務功能,創新智慧服務。6鏈:1. 極大化政府開放資料供加值應用。2. 促進公民參與及社會創新。3. 建立循證式政府施政決策。4. 建立跨域決策分析機制。5. 提升資訊資源運用效率。6. 創新科技智慧服務,以達開放資料、以民為本及精準服務目標。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專案,如:與學術研究單位合作,共同研發多元感測器深度稽查,並結合無人機解析高空汚染物分布對地面的影響應用。也蒐集整理來自大地、水、地、林、生態……等五大類環境相關機關單位並集中匯流多元數據資源資料,以提供公眾自由加值運用,為達到精進數據跨域整合應用能力,提供創新科技智慧之應用服務,藉此加速實現透明的開放政府,創造政府資料新價值。本次專案匯集1,324項資料集,由環境資源資料交換平臺交換供公眾下載使用,累計已逾31,913萬次引用下載紀錄。持續精進資料品質,以貼近民眾需求,資料集從原本多數金標章提升為100%金標章、空品陳情數量降低50%及效率提升83%;藉由開放資料的推動,民眾引用下載快速方便,OpenData平臺滿意度調查使用次數多且高度滿意,榮獲國家發展委員會「政府流量儀表板」排名前三、「OKFN『空氣品質』項目評比」連續3年世界第1名……等。
為便捷學校、各縣市及其他外部單位或民間團體引用本署空氣品質監測站資訊,亦提供「即時空品測站資訊看板」Widget鑲嵌、將測站即時監測資訊網址鑲嵌於自身網站,服務包含資料時間、來源、AQI數值及健康影響建議、指標污染物數值,細懸浮微粒、懸浮微粒、臭氧小時值及上述污染物之移動平均值,鑲嵌網站超過1,050個,並配合空品影音、空品科普小知識及天氣圖卡……等,落實數位化服務願景,除了透過政府機關推動執行外,結合民眾共同參與,以利促進公民參與及社會創新,與民眾共同守護永續智慧綠生活。
結語配合國家發展委員會「電子化政府」轉型「智慧政府」,除了利用數據蒐集與分析技術,還搭配資料科學發展,進一步運用資通訊科技相關技術與強化產官學研之合作研究,以建構各主題類別資料產品集、資料分析模型以及加值應用,並強化跨域整合與交流,發展計畫包含共享開放、群眾智慧、優化體驗……等,最終達到「智慧政府、綠色公民」發展願景,創造環境資訊整合應用新契機。因此將專案聚焦在「跨域整合應用」數位服務,透過「數據蒐整、資料延伸」、「資料擴展、共享開放」、「群眾智慧、發現價值」、「圖資整合、多元應用」、「優化體驗、永續服務」五大面向加以實現。
《專案經理》雜誌是華人最有影響力專案管理雜誌,宗旨為擴大專案管理應用傳播。
邀您一同為深耕專案管理努力,您的參與,相信能為您的產品/服務,擴展商機, 無形中,也為專案經理雜誌的永續經營注入契機。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