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圖像融入溝通管理 高效敏捷更出色
2022/12/1 作家:專案經理雜誌
1874
文/張名榕
熟悉敏捷守則的人都知道,「面對面溝通」是傳遞訊息最有效的方式,但在實務層面,許多人都有因言語溝通不精準,產生認知差異的失敗經驗,輕則延誤專案時程,重則影響專案成敗,不禁令人好奇,除了面對面溝通,是否還有更精準完善的溝通模式?
其實,面對面溝通時,若搭配附有簡易文字的圖表、圖畫輔助,就能大幅降低誤會機率,使雙方更能達成共識,這正是「視覺紀錄師」(Graphic Recorder)誕生的契機之一。本期專案經理雜誌特別邀請視覺紀錄師兼圖解力教練邱奕霖,與讀者分享「視覺化溝通」的魅力與優點,傳授圖像思考的祕訣,善用簡易的繪圖技巧幫助團隊溝通更高效、更敏捷!
一張哭臉造就超級業務 圖像溝通的驚人魅力
邱奕霖曾遇過一位業績長紅的保險業務,兩人初見面時,業務直接在紙上畫一個哭臉對他說:「這是你現在的狀態。」看著他目瞪口呆的模樣,業務隨即又畫了個三角形並在頂端畫笑臉說:「你是不是希望幾年後變成這樣?」寥寥數筆配上幾句話,讓邱奕霖深深感受圖畫的吸引力,「如果他像其他業務給我看新聞、合約……等文字,我一點興趣都沒有,但他說那個哭臉是我時,我就開始好奇為什麼?」邱奕霖說。
「畫出來讓對方自行腦補,激發想像力之後,後續溝通就會順利。」體認到圖畫的驚人效果,邱奕霖對視覺紀錄興趣越來越濃,任職非營利組織的他開始參與課程取得證照,大量閱讀相關書籍,2020年轉為正職視覺紀錄師,應邀參與演講、論壇、工作坊、企業內訓……等,將討論內容手繪即時記錄於紙張、黑白板,有時也開班授課,傳授圖像思考與「溝通」的技巧。
「圖像思考的重點,在於不要把想像的責任丟給對方。」邱奕霖指出視覺引導分為四階段:想像、投入、思考、行動,其中「想像」是最大關鍵,有想像才能延伸後續的討論或學習,「語言或文字都是讓對方自行想像,我說石頭,有人想路邊小石塊,有人想豪華大理石,也有人想五月天的石頭,如果畫出來,才能確保大家想著相同的畫面。」邱奕霖笑著說。
邱奕霖認為圖像溝通有三大優點,首先是「快速達到共識」,以開會為例,他會將與會者想到的痛點一一畫出,有異議就邊溝通邊修改,「只要有想法,歡迎客戶拿起筆來畫,解決方式並非單方面提供,而是共創出來,最終畫面就是大家腦海中的最佳共識。」邱奕霖說。反覆確認的過程中,與會者充分表達想法、交流資訊,也擁有平等發表意見的權利,紀錄師則依據眾人意見彈性修改圖像,流程十分符合敏捷的協作溝通模式(Collaborative Model)。
其次,圖像溝通有助「建立全局思維」,許多人開會開一整天,卻不記得先前討論的議程,也不記得看過的簡報,必須靠會議紀錄輔助記憶,但視覺紀錄師僅用一張紙呈現,就可以避免重複資訊,還能產出更多元的意見。「舉個例,一開始就畫出要討論的三大主題,如果大家都針對某個面向發言,就能以視覺提醒與會者切換角度思考。如果沒有圖,大家會誤以為已經討論出好多想法,這是言語與文字無法看出來的。」邱奕霖說。
最後,視覺圖像還能「鼓勵高度參與」,他表示企業常碰到的問題,就是許多人認為開會的議題與自己無關,光用語言與文字敘述,與會者無法想像對自己的好處,因而降低開會效率。「以討論客訴案件為例,口說或文字敘述,都比不上你畫一張生氣的臉與鞠躬道歉的店員,後者能馬上讓大家有感,增加開會的參與感與專注力。」邱奕霖說。
他補充,情境是一種感性思考,用意在引起共鳴,實際的解決辦法則需要靠邏輯思維,產出系統化的流程脈絡。邱奕霖指出在職場上,大家習慣整理出邏輯框架,但這些無法刺激人們改變行為,使用「情境圖」就能鼓勵人們去想像、去投入,願意改變行為,此外,當與會者看見自己的想法被圖像記錄下來,也會覺得意見受重視,進而提升參與意願。
模糊變清晰 抽象變具象 拆解流程圖溝通更加分
邱奕霖曾多次協助企業內訓,過往的共識營是由各部門針對主題討論,報告完就結束,很容易流於形式,他加入後,梳理每組的結論畫在白紙上,員工覺得新奇有趣,轉而願意投入討論,公司內的互動也更密切,「從畫中看出兩個部門意見相似,就能促進跨部門交流,也能共同發想解決辦法,將主管的願景畫在圖中央,討論方向就不會失焦。」邱奕霖說。
除了私人企業,邱奕霖也曾與公部門合作,利用簡單的框架與箭頭畫出「五步驟流程圖」,協助改善工作效率。「許多人工作都有習慣的做法,卻無法畫出明確的流程圖,我協助他們整理五個步驟,檢視哪個最花時間,思考步驟能否再拆解與改善。」邱奕霖指出透過仔細審視流程圖,可以意識到問題出自哪裡,針對痛點對症下藥。
某次教師研習中,邱奕霖就透過「五步驟流程圖」與老師分享「做筆記的方法」,他將做筆記拆解成五步驟:訂標題、設定目標、抓重點、整理觀點、呈現方法,帶著老師按部就班完成筆記,「過往老師教學生做筆記,常常會把重點放在方法或技巧上,但最重要的就是『流程』,按照流程做出來的筆記才有脈絡與效率。」邱奕霖說。
邱奕霖認為,老師的知識與經驗豐富,但有時很難透過口語傳授給學生,利用圖像幫助學生加深興趣與印象,學習效果就更出色,「慣用文字思考的國文、歷史老師改變最明顯,教論語時畫兩個小人,寫上孔子、子路再畫個對話框,學生眼睛馬上亮起來,老師也反映學生上課變專注,互動也變多了。」邱奕霖笑著說。
視覺圖像有助溝通,卻也有其限制,邱奕霖也曾差點陷入盲點,2019年他赴上海參加工作坊,看見外國紀錄師畫的圖受到極大衝擊,「乍看好潦草,一點都不精美,我才驚覺圖像不是『創作』,不需花費太多時間精力,只要看得懂就達成溝通的目的。」邱奕霖坦言,亞洲人很常擔心畫不好、畫不像,因此對圖像溝通卻步,但他認為畫圖其實是跨單位、跨國籍都能理解的共通語言,也是每個人都該學習的職場技能,特別是具備「需要頻繁溝通」、「處理的資訊較抽象」、「需要面對未知狀況」……等工作條件的人,更需要培養圖像溝通能力,而這三點都恰巧呼應敏捷開發的特性。
邱奕霖建議,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練習,面對某個主題時先問問自己「它看起來像什麼?」從大腦中搜尋相關圖像,再利用畫圖描繪情境,連結自身生活經驗延伸思考。此外,也能藉由簡單的框架、箭頭與文字,以圖解釐清資訊之間的關聯,培養邏輯思考力,只要持之以恆地練習,就能將圖像思考內化成習慣,自然而然練就實用的職場競爭力。
《專案經理》雜誌是華人最有影響力專案管理雜誌,宗旨為擴大專案管理應用傳播。
邀您一同為深耕專案管理努力,您的參與,相信能為您的產品/服務,擴展商機, 無形中,也為專案經理雜誌的永續經營注入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