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紙本零售  2020年6月號(商業分析 解決企業問題與痛點)
2020年6月號(商業分析 解決企業問題與痛點)
原價:$199元 特價:$149
您可能不清楚商業分析是什麼,
但不管是在生活中或是職場,
您是否有過決策的經驗?

沒錯!商業分析其實處處可見,
且從專案開始前到專案結束後各階段都能運用,
就像是指南針,指引方向。

選對專案解決企業中的問題與痛點,
這回跟著我們一起來商業分析吧!
原價:$199元 特價:$149
【雜誌簡介】
您可能不清楚商業分析是什麼,
但不管是在生活中或是職場,
您是否有過決策的經驗?

沒錯!商業分析其實處處可見,
且從專案開始前到專案結束後各階段都能運用,
就像是指南針,指引方向。

選對專案解決企業中的問題與痛點,
這回跟著我們一起來商業分析吧!
【精彩內容介紹】
這幾年,隨著ABIC四大科技快速增長,商業分析成為世界趨勢。根據市場預測,到2020年,全球大數據和商業分析的收入將從2016年的1,301億美元增長到2,030億美元(來源:IDC)。英國於2019年發表的畢業生前五大高薪調查,商業分析師更名列第三。

商業分析就像是一個指南針,指引方向。在專案開始前就已展開,進行包含辨識問題、找最佳的解決方案等前期評估;專案開始期間著重在需求管理(引出、分析需求),與專案管理互相搭配;專案結束後,持續進行長期績效評估,確保有效回饋,持續完善。

商業分析可以預防「成功專案但卻是失敗產品」的窘境,也可以為自己帶來許多效益,協助做評估分析、選擇與決策。本期的封面故事,透過雜誌調查深入探討台灣對於「商業分析熟悉度、認知程度」以及「企業對商業分析重視程度」,另採訪台灣企業實際的案例及分享各種產業對於商業分析的應用及看法。

除了封面故事的議題外,專欄Project最前線也帶你了解「需求管理」,學習專家運用商業分析技巧與專案管理思維;管理新觀點將跟讀者述說LeSS大型敏捷簡介與成功案例,成功創造團隊責任的最大化!專案經理們快跟上這期《專案經理》雜誌,一起進入商業分析的世界吧!

《專題報導:掌握企業經營祕訣 從活用專案管理開始》
產品如何廣為人知?企業如何永續經營?一個品牌故事到一間公司成立,絕非短短幾個月的過程,必須要有長年累積的經營訣竅。企業外部環境的改變,從沒有停過,而經營者應該做些什麼,才能帶領企業繼續往前及讓上位者的經驗能夠被傳承下去呢?

不論是企業經營方針,還是公司的願景使命及策略,每一個大大小小的環節,背後都需要規劃及管理,為了確保企業能夠長久的生存及成長,過程也必須不斷地監控,而「專案管理」在當中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因著時代進步與競爭,使得企業不得不改變原來的管理模式,本次專題報導透過不同企業,不論是二代經營傳承、企業轉型、客製化品牌包裝,都帶您看見不同專案的面向,掌握企業的經營祕訣,就從活用專案管理開始吧!

《專題報導:數位匯流時代》
數位匯流基本上是建立在數位化與寬頻化技術下的產物,透過單一平台可提供語音、數據與影音內容的應用服務。傳統媒體在數位化的過程中,不僅面臨許多轉型挑戰,也必須正視企業內部整合、組織調整問題,「10年前可以這樣用,不代表現在或未來還能適用。」就如同台灣電視產業從以前到現在的轉變,強而有力的專案管理成了其中成功的關鍵因素,帶領企業透過一套系統化的手法、穩定地展開計畫。

舉例來說:電視節目從節目發想、製播到行銷造勢、媒體推播、策略聯盟……等環節都很重要,如何透過話題、社群操作、部門協作以維持網路聲量及討論熱度,更是考驗專案執行團隊的創意與執行力。隨著5G世代來臨,可預見新進業者將從寬頻上網服務切入,讓行動裝置的體驗內容充滿更多可能性,引領使用者邁向嶄新的數位匯流時代。

數位匯流產業背後蘊含著許多專案管理概念,團隊的相互運作,規劃分工、執行、驗收、結案,每個細節都是不容忽視的重點,專案存在你我生活的每一刻,準備揭開成功心法。

《精選專欄》
* 專案職人SHOW:動態的專案管理
* Project最前線:掌握需求,成為精準PM!
* 職場沃克:敏捷工作法
* 數位小宇宙:迎接零距離的5G時代
* 生活玩家:一個好的團隊
* 管理新觀點:LeSS大型敏捷
推薦閱讀
推薦
2023年6月號人生B計畫...
內容介紹
推薦
2023年3月號2023獎...
內容介紹
推薦
2022年12月號敏捷組織...
內容介紹
推薦
2022年9月號PM職場學...
內容介紹
推薦
2022年6月號Go/No...
內容介紹
【本期文章】
商業分析
跨國企業職人訪談 張菀芯展現商業分析優勢征服專案!
現任美商西思艾美國總公司CEO特助的張菀芯說,商業分析被大家看得太制式化,甚至覺得與自己無關,但其實人生中無時無刻都在做,只是大家沒有意識到這件事。"
商業分析
專訪數據科學家尹相志 數據分析是商業分析的一大重要環節
好萊塢的電影情節讓全球企業對於AI和大數據趨之若鶩,以為一機在手可以解決所有的商業問題,進而帶來高獲利。然而,美夢真的是這樣嗎?答案是可以,商機的背後得付出相對應的條件與代價。"
商業分析
熬過製造業黃昏 導入商業分析發掘數據新價值
「早在多年前,外界就知道台灣製造業已經步入黃昏,沒有未來。」莊宸銘坦言,當時許多製造業工廠紛紛外移,尋求更低人力成本的生存之道,他們秉持根留台灣理念,力拼在夕陽中轉型找尋新的出路。 "
商業分析
整合集團資源善用商業分析 益欣資訊 為餐飲業開創智慧未來
企業經營不僅要跟隨時代脈動,更要洞燭機先,如今益欣每個重大決策都是根據數據分析、觀察趨勢、集思廣益後的決定,但康惠媚不諱言在公司草創期間,「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當時不可能應用數據做邏輯性分析,大多是靠經驗簡單分析利益得失,再決定是否承接案子,直到公司規模愈來愈大,才開始正視「商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