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你的曾經稚嫩 適時成為他人貴客
2018/9/27 作家:少女凱倫

5525

對我來說,同理心就是站在別人的立場,下決定前換位思考、試想後果,而非以自己的角度出發,反而是考量大局與最終目標,彼此都退一步,在職場表現尊敬與成熟。
剛進入新公司的我,相當怕生、不知道該如何問問題,就怕多說一句,惹人厭,但更怕少問一句,被冠上驕傲、目中無人的標籤,每天活得戰戰兢兢,更因為長官「情緒化」讓原本能把事情做好的我,頓時慌了手腳。
我是一個很容易受到外界情緒影響的人,因此碰上「嚴厲」的長官,讓我很不適應,每天都會反省自己,回家自問自己到底哪裡還不夠好,也對這麼努力的自己,感到相當愧疚。
走過相同苦痛 才能理解他人難處
這時我碰上了一位很溫暖的同事「我們都是這樣過來的,你不用擔心。」對面的同事偷偷地傳訊息給我,讓正在沮喪的我,突然又感動又傷心,默默地泛了淚,好像自己所有悶在心裡的痛苦、說不出的不安感,都有可以好好傾訴的管道一般;她主動又細心地教導我,告訴我主管的要求、須要注意的小細節,進步時不吝稱讚,從旁打氣,相信我絕對可以辦的到。
因為我們的工作,屬於階段性,等到被認可之後,才能轉換單位,有另外一位曾遭遇相同處境的前輩,也給足相同的溫暖,即便我們先前沒有任何交集,他還是告訴我「只要你熬過,就會覺得這一切都值得。」、「未來會感謝沒有放棄自己。」
過了整整一年,我熬過了非常痛苦又煎熬的菜鳥階段,那是一段自己都懷疑自己的日子,因為我從事的是媒體業,那時我每天回家重新檢視自己的作品,和其他人相同的作品比較,記錄下來,甚至有時候重新寫稿子,當作練習,才漸漸進步。因為理解這段痛苦過程的壓力與悲傷、難處為何,讓我更願意在新人遇上困難時伸出援手。
同理心讓我們放下姿態 獲得尊重
看到剛進公司到同單位的新人,我都很能體諒他們的心情,親眼看見他們挨罵的時候,擔心新人愛面子,怕被發現而受挫,因此假裝不知道這件事情,再私下以分享的心情,告知他們可以如何改進。
現在訓練出來的後輩們,有6~7個人,好處是我漸漸在公司累積出名聲,成了一個願意教導新人、不會藏私的前輩,長官也能透過其他人對我的評論,了解我是一個「認真」、「保有初衷」的下屬。這樣的好印象,也為我在不同單位需要協調時,獲得尊重與更多無形中的幫忙。
但當然,也有些困擾的地方,很多人會以為他人能無條件提供協助,就不思進取、不進步,同個問題重複問,更容易為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比如正在忙碌的時候,對方卻打斷自己,希望你可以回答他的問題,或認為你沒回應問題,就是「自私」,像這樣類型的人,就不需要再繼續幫忙下去。
同樣的,抱著曾經的「稚嫩」,成為他人貴客很重要。
換位思考 增添貼心印象換取信任
舉2個自身例子來說,第一個,先前我的工作是社群編輯,必須要搶快、推播新聞到臉書粉絲團上,增加流量,因為不只我一個人要推播,分流社群小編,也要守住自己的領域。
我主要輪值整體新聞社群,對方是分眾社群(娛樂、體育……等),當我發現,他如果比主社群晚推播重要新聞時,會被上級「關切」,為何會比我們要盯更多不同類型文章的小編,動作還慢,是否缺乏新聞感?
避免對方壓力太大,我偷偷轉換工作程序,先確認對方推播了沒有,事先與他溝通要在幾點安排同篇文章上線,等他推完,我才跟著按送出,時間差大概只有10秒、20秒,其實無傷大雅。
這件事情的好處,第一、他不會被罵,第二、我們的文章都仍然搶快推播出去,第三、兩個單位合作協調,降低負面的競爭。如果沒有調整,或你明明就知道對方會因此挨罵,卻依然故我,難免會被人說刻意找碴。
多點貼心,不影響自身,又能幫助他人,對彼此都有好處,對方也更容易信任你。
把同事當夥伴 團隊贏個人贏
第二個例子,也是部門間的配合,當時我的工作主要在電視台內,接收新聞訊息,跟現場記者配合產製新聞。現場的突發狀況比較多,但消息比較新;在家員工,會知道比較廣的消息,但不一定最快,這是兩者之間差異。
花蓮地震時,我知道倒塌大樓有突發火災,事態緊急,但現場記者沒有回報,這時我推測,對方應該是還沒接受到這個訊息,因此我並沒有主動回報主管,反而先將資訊所須要的畫面、文字準備好,接著私訊記者,跟他說相關資訊,並且確認他知道這件事情之後,讓他自己回報,而不是讓長官先知道,去追問他「為什麼沒回報?」。
因為對有些人來說,現場的記者,必須什麼都要知道,是主要回報資訊的人,如果他遺漏了資訊,好似千不該萬不該,但我認為,現場的人有很多突發狀況要去應付,沒有時間回答每一個人的問題,他得好好專注掌握資訊。因此我能做的,就是幫忙補足資訊,當長官得知消息時,我們該準備的畫面資料都已完成,現場記者也有回報,雙方互助,一起安全度過難關。
要做到顧及場面的方法,並非一時半刻就能夠學起,但快速掌握要點的方法,我認為關鍵是,「將同事當成夥伴」、「把彼此當成一個團隊」。畢竟,當你只顧及自己的時候,團隊可能正陷入某種危機,而你棄他人於不顧,是不成熟也不明智的。
「別讓世俗的眼光,砍掉妳的鋒芒」,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每當低潮時,我總會用這句話鼓勵自己、走出迷惘,迎向成長。曾任網路新聞小編、4A公關專員,喜愛觀察人際互動,以認真態度對待每件事、用心感受周遭事物,用文字記錄人生、職場。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