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職人分享
不讓AI喧賓奪主,善用AI協作力為你的競爭力加分!AI導入職場帶來哪些衝擊與省思?
2024/9/1 作家:專案經理雜誌
367
文/季平, PMP

生成式AI(Generative AI)等智能工具的興起,不僅影響人類生活,也連帶影響工作型態與工作方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指出,AI可能影響全球40%的工作職務,甚至擴大貧富差距。面對AI掀起的第四次數位工業革命,不論願意與否或是否有所準備,職場人才都必須迎頭趕上,積極掌握並善用AI工具,才能為個人專業及團隊效力加分,維持職場競爭力。

第四次工業革命ING AI新興職務應運而生
擁有多年軟體開發、專案管理及遊戲化經驗的玖駿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玖駿資訊」)負責人黃冠融已協助許多企業導入AI應用,對於AI工具的快速進化相當有感。在2018年很多技術更迭,當時區塊鏈跟人工智慧都紅極一時,不過這次人工智慧變得讓大家可以更容易應用,也讓大家看到了新的趨勢,那時他便努力思索企業端如何透過AI強化客服效能、降低人事成本或透過AI強化大數據資料庫與檢測能力等應用,同時他也努力嘗試運用AI工具,為自己或同仁們的工作加值,比方2020年他便開始利用GPT2.0協助自己翻譯文字、回答問題或生成文章,大幅降低人工處理文書工作的時間成本。

不過,那時GPT2.0生成的文字或文章很容易看出「機器痕跡」,不是真的適合使用。隨著AI技術神進化,OpenAI繼2022年底推出ChatGPT後,2024年2月再度推出Sora,Microsoft也推出Copilot、Google推出Gemini,這時的生成式AI已經可以輕鬆透過文字、圖像、影片「製作」出高品質的影音作品,或者透過智慧裝置與使用者聊天互動、回答各種問題。今年6月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等科技大老來台參加COMPUTEX TAIPEI,更掀起另一波AI狂潮。黃冠融笑說:「短短五、六年,AI的影響更全面,不只可以應用於企業端,就連個人也可以輕鬆使用AI工具。」也有不少企業設法將AI軟體模型導入服務流程,精簡流程、節省大量人力與時間成本的同時還能提高執行效能與產值。

另一方面,隨著AI的導入,帶來新的機會與挑戰,不少國外企業設置人工智慧長(Chief AI Officer, CAIO)職務來因應。CAIO不只要擁有科技與AI技能,還要擅於將AI導入企業生態系(如:AI資料系統),而且有能力識別AI的優缺點與隨之而來的風險,甚至要能與跨AI策略平台與部門溝通及合作,並能進一步分析專案成果及投報率。

「不只是工程師或軟體人員,對於多數職場人來說,善於使用AI工具已經成為另一種必備技能。」黃冠融說。以工程師為例,工程師在程式開發過程中可能需要使用GitHub Copilot等AI工具,要具備相關經驗來加速程式開發,也要有跨領域串聯AI的能力。

雖然AI快速反轉產業生態與工作者習慣,許多人也已經開始利用ChatGPT、Midjourney等AI工具強化工作流程與效能,不過,他認為,AI能否真正翻轉生產力,關鍵在於使用者本身是否具備「關鍵知識與技能」,而不在AI工具有多高科技。舉例來說,如果使用者不具備金融關鍵知識與技能,仍然無法透過AI工具確認交易系統運作邏輯的正確性或投資報告的內容專業性,當然無法讓投資人買單。

加分項:「職能擴充」強化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不是只有CAIO這類職務才需要具備跨領域能力,而是所有人都要有這種「職能擴充」能力。比方有一間英語教學新創公司,讓不會寫程式的員工加入程式撰寫行列,透過生成式AI產出簡單的教學應用工具、生成圖片或案例,讓員工因為跨領域學習而擴充了另一種職能,間接強化了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黃冠融坦言,AI工具的出現的確取代了不少職務,但是他看到更多「職能擴充」後的「加值」機會,只要本身具備專業知識,就有辦法透過AI工具產出與自己專案領域有關的成果,甚至產出跨領域加值成效。以PM來說,可以善用生成式AI工具減少資料蒐集與文書處理時間、產出品質更好的圖文影音資料,甚至可以透過AI工具自己寫簡單的程式。

不過,他再次強調:「不能光會使用AI工具,PM個人一定要具備專業知識,才知道如何善用AI工具為職能加分或擴充職能,進而提升自己的專業價值與工作效能。」因此,他建議AI時代的PM必須與時俱進,同時掌握專業領域軟技巧(如:產業知識、溝通技巧、領導力等)與AI工具硬實力,才能不斷提高並累積職場競爭力。

抉擇!AI帶來的是機會還是挑戰?
誠然,PM可以善用AI工具幫自己省下工作時間或提高工作效能,但是,黃冠融認為,也可能因為「好用方便的」AI工具興起,反而增加了工作負擔。舉例來說,也許會有老闆直接要求PM透過好用的AI工具編寫程式或製作影音圖文,這些工作可能原本是由軟體工程師、影片製作部門負責,這時,這些工作產生的額外工作量對PM來說到底是合理的「擴充職能」還是變相的「增加工作負擔」?他笑說:「從這個角度來看,很難說AI帶來的是機會還是挑戰。」所謂的「機會」指的是PM可以透過AI工具找到使命必達的捷徑或助力,「挑戰」指的是PM無形中要花更多時間在新的工作任務上。

這樣的狀況並不少見,因此,他建議AI時代的PM應該做好心態與工作調整,可以將AI當作「下屬」或「助手」,向他發出明確指令來協助PM完成工作,但是切忌本末倒置,將時間花在學習、比較各種AI工作或利用AI工作產出其他間接成果,卻忽略了身為PM更應該花時間在了解專案任務、公司產品、團隊溝通、評估專案績效以及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等核心任務上。此外,他也建議PM不要只是掌握AI工具的使用技巧,而是應該仔細思考,如何善用AI增加收入、降低並掌控成本、提高生產力或銷售力、極大化利潤,同時又能交付有品質的產出。

AI仍是配角,無法取代人的溫度與深度!
雖然AI逐漸成為生活與工作日常,但是,AI畢竟只是工具或扮演輔助角色,切莫因為AI工具的方便使用而忽略了「人」本身的角色及其價值。舉例來說,PM可以利用Google Translate協助自己翻譯更好的文字內容,利用ChatGPT或Copilot等工具解答疑惑、生成文字或影音資料,善用Excel製作表格,卻不應該因為方便好用而讓AI「完全取代」PM的角色。

玖駿資訊的內部主管通常不會讓AI等科技工具完全取代人的角色,黃冠融說:「我們通常會花很多時間在溝通上,比方公司主管常會主動關心及問候員工或客戶,哪怕只是閒話家常。」畢竟AI無法取代人與人交流所產生的溫度與共鳴,也無法真正取代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動,有效提升團隊凝聚力,因此他不建議所有工作都由AI完成。

他不諱言,AI工具確實方便好用,但是使用者如果不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或專案執行能力,還是無法用出「AI力」。在執行專案的過程中,少了AI的助力,只是少了許多便利性,專案還是可以執行,但是少了專業知識與專案執行力卻是萬萬不能。黃冠融笑說:「AI之於PM,好比電鑽跟槌子。」沒有電鑽的時代,PM要靠自己的雙手用槌子一下下地敲打,過程雖然辛苦費力,但也能如期、如質、如預算地交付成果,有了電鑽後,當然可以更輕鬆、快速地交付成果,但關鍵還是在使用工具的那雙手,少了PM的那雙手,電鑽再怎麼神乎其技也無法發揮其價值。

省思:AI時代下,PM的價值何在?
AI已經是必然趨勢,AI工具可以發揮極佳的助力幫人類完成各種工作,省下來的時間可以享受生活、旅行或做其他事情,這樣的未來似乎很美好,但是,黃冠融卻提出這樣的省思:「當所有事情都可以讓AI代勞,我們反而要好好思考問題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以及這件事情應不應該做、值不值得做。」如果未來連寫一篇「自我反省文」都要假手AI工具,「我們」的價值何在?做這件事情的意義何在?又如果所有專案都丟給AI執行,PM或專案團隊的價值何在?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PM超能力 AI協作新時代

本期《專案經理》雜誌聚焦於如何善用AI工具提升專案效率,邀請專家分享AI協作策略及成功案例。同時探討AI對專案管理的倫理和數據隱私問...
PM超能力 AI協作新時代
專案經理雜誌
《專案經理》雜誌是華人最有影響力專案管理雜誌,宗旨為擴大專案管理應用傳播。
邀您一同為深耕專案管理努力,您的參與,相信能為您的產品/服務,擴展商機, 無形中,也為專案經理雜誌的永續經營注入契機。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