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人與人連結」打造神隊友 企業團隊力必修課 讀懂人心!團隊管理免走冤枉路
2021/12/1 作家:專案經理雜誌
3934
文/張茗喧
俗話說:「不怕神一般的對手,只怕豬一般的隊友」一語道出「團隊」的重要性。團隊是企業在業界衝鋒陷陣的核心力量,也是關鍵資產與生產力,但團隊的組成是「人」,每個人成長背景、做事習慣與能力各有不同,如何顧好團隊,讓每個團隊成員彼此連結且步調一致,推動整個公司不斷向前,無疑是每間企業的必修課。
賦力國際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王一郎將他多年習武的心法以及團隊生活經驗,依照企業文化量身定制「團隊訓」課程,過去21年來協助台灣各大科技公司培訓人才,重新凝聚團隊共識,不僅短短數日就能讓老鳥和菜鳥抱在一起痛哭,更能找出團隊間最舒適且有效率的溝通方式,被業界譽為「魔鬼訓練」。
團隊的組成既然是人,企業主管就應該花費更多心思在「人」的身上,為什麼超級業務員,往往難以成為出色的業務主管?原因就出在硬實力與軟實力的拿捏,「管理是要解決問題,領導卻是要帶人帶心。」一個團隊從籌組、管理、溝通以及凝聚團隊力,每個環節都暗藏學問,掌握馭才管理術,才是步入成功之門的通行證。
凝聚團隊力量第一步 和隊友站在同一條船上
「我們常常懷抱夢想加入一家公司,最後卻因主管而離開。」這是台灣許多科技業的通病,王一郎說:「很多主管不僅學歷漂亮,而且專業能力也強,有著深厚與紮實的基本功,卻忽略不是所有成員能力都像他一樣強,每當團隊成員面臨困難或無法達標,溝通時往往容易缺乏同理心,質疑『這麼簡單也不會?』、『講話能不能講重點?』對部屬遇到的問題難以感同身受,在這樣的工作情緒下,團隊氣氛當然好不起來,部屬大概也不願意信服主管領導。」
早年智慧型手機剛起步的黃金年代,代工訂單搶破頭,一單難求,就曾有一家機殼廠業務主管大半夜接到客戶來電,直呼機殼品質有問題,將業務主管叫到公司臭罵一頓,這名主管就這麼一路「罰站」到天亮,才打電話請研發工程師來解決問題。
王一郎不解,為什麼不半夜就找研發工程師來處理?那名主管說:「客戶正在氣頭上,即便半夜把研發工程師挖起來也只有一起被罵的份,不如讓他睡飽一點,我一個人被洗臉就好。」王一郎笑稱,我如果是他的部屬,一早到現場才知道主管被罵整晚,只是為了讓我睡飽,「可能這輩子就跟定他了」。
這個案例也凸顯在團隊當中,攸關專業基礎的「硬功夫」固然重要,但人與人之間溝通相處的「軟實力」也是領導團隊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很多人在職場上能力優異,呼風喚雨「喊水會結凍」,領導員工時卻是「喊人喊不動」。正因如此,職場上的好主管不一定學經歷最完美,卻是最能夠溝通且替團隊著想的人。
王一郎說:「他曾替知名貨運業者培訓營業所所長,一名女性財務副總也應邀參與,在課程遊戲中該名副總毫無架子,甚至脫下高跟鞋和其他所長們互動,相當投入。」實際上,這名財務副總學歷並不漂亮,但公司非常器重她,身為財務主管為何能這麼像業務,令王一郎大感不解,同時也留下深刻印象。
在深聊過後,該財務主管才坦言:「如果無法用服務的精神面對其他部門主管,可能永遠只能做成本會計,無法做管理會計,也難以進入策略核心。」因此每當公司發布新的財務政策,她都會主動和可能受影響的主管溝通,提前掌握跨部門遇到的問題,儘早提供協助,讓跨部門團隊明白「我和你們站在同一條船上」,對於團隊凝聚力影響不容小覷。
認識內心惡魔 團隊訓助練兵迎向挑戰
人人都知道凝聚團隊共識的重要性,但怎樣的團隊需要訓練?又該如何訓練呢?這其實和企業位處的生命週期以及組織文化脫不了關係,王一郎說:「發展期、高原期以及衰退期是每個企業的必經之路,也會形塑出獨有的組織文化;若企業生命週期與團隊成員的職涯週期同步,員工就會有歸屬感,不同步則容易漸行漸遠。」舉例來說,處於爆發期的新創企業,員工大多是年輕人,自然能和公司一起加班、衝刺與拼業績,但若員工都已結婚生子,生命目標早已不在工作,就很難契合企業的生命週期。
此時,王一郎的「團隊訓」猶如一道門,讓員工與企業重新接軌。他將培訓內容融入遊戲,讓員工重新體驗團隊重要性,感受當訊息不對等會產生什麼問題,為什麼同樣是面對面講的事,用寫的和用講的卻是完全不同的內容,掌握團隊溝通時的關鍵元素,避免實際工作時因誤植而導致企業損失。
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提早發覺自己在面對新工作挑戰的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心境,王一郎說,隨人生歷練累積,每個人在工作、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就是所謂的「擴張」;而企業在發展、成長過程中,隨業務範圍擴大,也挑戰著員工能力的擴張,試想有一天主管突然決定把一個全新的產業交到你手上,但原本的專案仍在進行中,你心中碎唸著「拜託!我哪有時間」,但也沒有說不的權利,也只能硬著頭皮接下,擴張的連鎖反應就此啟動。
面對擴張,專業經驗、體力與情緒等3大關卡接連報到,若經驗能力不足,就必須花費大量體力做功課,找解方,一旦體力降低則會連帶影響情緒,講話可能越來越大聲,最後甚至崩潰;反之,如果能順利熬過擴張,能夠承載的角色就會越來越多,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王一郎說,他將這套邏輯運用在團隊訓當中,透過活動讓學員從事不習慣的事,「人在面對不習慣時,才會看見內心的魔鬼」,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克服心魔,其實是可以訓練的,透過團隊成員層層抽絲剝繭,找出溝通的重點、察覺自己的不足,都有助於未來在工作場域時溝通更順暢,面臨擴張挑戰時也更加順利,凝聚團隊向心力。
選對人比訓練更重要 知己知彼打造黃金陣容
與其急匆匆組了團隊才發現問題,又得花大把時間磨合與培訓,不如放慢腳步,好好挑選對的人,王一郎點出企業用人前的3大自我檢視重點「了解自己的領導風格、確定組織的任務目標以及釐清所需能力與特質」,主管必須了解自己適合共事的對象,例如急性子的主管,需要搭配穩重且細心的夥伴,並掌握企業所在的生命週期,畢竟攻城或守城所需的能力大不同。
在團隊溝通與管理上,「把事放手上、把人放心上」是唯一鐵律。王一郎說,有次他到某電子大廠開會,結束後發現該公司正在舉辦歡送會,現場布置有氣球拱門,熱鬧非凡,令他心中暗暗猜測「究竟是哪個大咖要退休」,不料竟是一名生產線的領班阿姨,但廠內高階主管不僅親自主持,甚至整理了那位「蕭姊」歷年在公司的照片做成影片,感謝她對公司的付出。
王一郎彙整多年經驗,歸納出3點心法,「管理必須計較,福利不可小氣」、「進度按表操課,相處要有人味」、「衝鋒陷陣與安於守成,不是同類」。
「管理是解決事的問題,領導則要帶人帶心。」王一郎說,沒有人天生就懂得如何管理,以粗暴的方式溝通是每個管理者的必經之路,經過不斷練習,管理手法漸漸純熟,在能力範圍內幫忙溝通,申請好一點的車位,換新一點的電腦,一磚一瓦堆砌出與部屬間的信任感,多替對方著想,就能讓溝通更有溫度。
企業二代接班是台灣業界面臨的另一個大問題,轉型的過程中,面臨的又是另一種挑戰。王一郎說:「過去的勳章,擋不了今天的子彈,贏不了明天的戰爭。」時代改變,很多過去成功經驗如今早已不管用,卻因上一代的榮光,讓下一代難以施展拳腳,企業傳承絕不能將傳統做法「剪下貼上」,必須勇於嘗試新模式,才能順應時代潮流,而不被淘汰。
團隊體質拉警報?企業靠這3招自我體檢
「無論企業或個人,習慣都決定著命運。」王一郎說,身處不同部門或職務的員工,面對工作,早有一套既定邏輯以及行之有年的SOP,「不覺得有哪裡需要改」是改變過程中最大難關,如何讓組織有意識地覺察哪些習慣早已不合時宜並作出調整,是扭轉組織命運的重要契機;然而,改變能否立竿見影,攸關著組織的「體質」,若團隊普遍資深,改變需循序漸進,避免經過震盪而出現更大的抗拒力量;但如果是年輕夥伴,腳步就能加速也更有彈性。
《專案經理》雜誌是華人最有影響力專案管理雜誌,宗旨為擴大專案管理應用傳播。
邀您一同為深耕專案管理努力,您的參與,相信能為您的產品/服務,擴展商機, 無形中,也為專案經理雜誌的永續經營注入契機。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