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融入ESG 台灣躍身全球「圓夢基地」
2025/3/1 作家:專案經理雜誌

245

文/張名榕, CSM
近年來,ESG發展方向已從早期的「環境永續」轉變為「企業永續」,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護木結合敏捷精神,積極培育台灣ESG人才,廣邀各領域專家協力建立技術資料庫,複製並傳承企業的成功經驗,幫助台灣在全球永續浪潮中站穩一席之地。
榮獲2024全球敏捷CEO大獎的陳護木,憑藉深厚的專業技能與出色的溝通技巧,從通訊工程師一路晉升管理高層,過往曾服務於民間企業,也擔任資訊工業策進會技術總監、行政院愛部落網路計畫(i-Tribe)計畫主持人等,經手的專案不計其數,近期才正式接觸敏捷的他,對Scrum可說是一見如故。
「我被邀請參加RSG TAIPEI,才在理論上正式接觸敏捷,但過往執行的專案已經落實了Scrum精神,所以我非常認同敏捷。」陳護木笑著比喻,過去管理學所教的PDCA(Plan-Do-Check-Act)循環管理流程或專案管理,就如同歷史悠久的少林、武當,敏捷則像講求速度的詠春,每一拳打出去有沒有中,沒中趕快修正再打,擊中要害才能取得勝利。
「經驗主義」資訊透明化 標準「成文」即時公告
擔任電信公司高層時,陳護木協助電信業者取得NCC發放的3G執照,並帶領團隊建設3G基地台,創下八個月內簽下3,000座基地台的傲人成績,「簽基地台合約很困難,你要說服社區讓你架基地台,中間會遭遇很多問題,尤其是住戶抗爭,那我們要怎麼應對?」
他要求專案團隊每天開會,每個人提出前一天找基地台時遇到的問題,共同討論出最佳解答,接著公告給全體成員,透過反覆應用實證後,建立出一套標準的「教戰守則」,「針對不同對象設計適合的應對方式,按完門鈴,看見出來的人是男是女,年紀多大,就知道第一句話要對他說什麼。」陳護木笑著補充,像是簽合約蓋完章後,十分鐘內一定要離開,不要給對方反悔的機會。
團隊成員集思廣益,再透過實戰經驗持續修正、改善,就像是「透明化」、「檢驗」、「調適」的過程,陳護木口中的「集體智慧」,正呼應敏捷的「經驗主義」(Empiricism),從已知的狀況及實際體驗做出判,是務實且嚴謹的作法。專案團隊善用每日站立會議(Stand-up Meeting)與經驗主義,即時針對利害關係人回饋做反應,建立透明完善的運作機制,使基地台簽訂過程十分順利。
簽完基地台合約,專案邁入硬體建設階段,3G基地台必須因應不同地理環境,規劃電源線與配件位置,每座基地台都必須單獨繪製設計圖,3,000座基地台就要繪製3,000張圖,大量的繪圖工作交由外包廠商,陳護木則指派兩位資深工程師負責品質管理,查驗設計圖是否合格,其中一位工程師是陳護木的老同學,沒想到半個月後,陳護木接到同學妻子來電,告訴他先生每天都三更半夜才回家,陳護木一問才發現專案進度落後,半個月竟然只通過兩張可用的設計圖。
原來,外包廠商繪製的設計圖錯誤百出,品管工程師不斷退件,最後甚至親自出手改圖,儘管如此,改過的圖仍然有缺失,一退再退拖延到專案進度,陳護木直言,品管工程師弄錯當責的方向,「在專案初期,你的KPI不該是通過多少張圖,而是找出多少錯誤項目。」他舉例,比如有些圖面角度畫錯,有的圖面編號寫錯,這些常見的錯誤都要產生項目(Item),列成清單(Checklist),每天下班前傳給全部的包商,避免重複的錯一犯再犯。
「品管工程師是把關的人也是制定標準的人,標準必須『成文』,要變成一個公告,第一時間通知正在畫設計圖的人,做到即時性與調適性,這就是敏捷。」陳護木說。
清楚辨認「假問題」 對症下藥解決「真問題」
擔任行政院「愛部落計畫」計畫主持人時,陳護木花費十年時間,為台灣568處原住民部落建設100M的WiFi,提供居民無償使用,拉近城鄉數位落差,執行專案過程中,他深刻體悟到辨別「真問題」與「假問題」的重要性,若沒有清楚辨別因果關係,錯把心力用來解決假問題,只會衍生出更多新的假問題。
「部落有很多關於老人與小孩的問題,像是缺乏醫療與教育資源,或隔代教養的壞處,這些都是假問題,真正的問題是青壯人口外移、返鄉就業不易,資源要拿去解決真問題。」陳護木認為與其一直花錢補助,不如思考如何增加就業機會,吸引青年返鄉,將有更多人力照護長者與幼兒,同時促進部落產業與經濟發展。
完成愛部落計畫階段性任務,陳護木跨入ESG領域,開始思考永續發展的未來,從中看見許多盲點,「溫室氣體被管制,全世界在比碳排量少,對台灣很不公平,我們是能源輸入國,發電的碳排量比較高,台灣在ESG的世界不是規則制定者,而是因應者,大國的遊戲規則一直改變,所以做事情要更有眉角。」陳護木認真地說。
他認為台灣企業要做好ESG,不能停留在環保層面,必須進一步思考「企業永續」與「產業升級」,其次,台灣尚未針對各行各業,建立起各自的Know-how ESG資料庫,許多企業只是將「永續報告書」勞務外包,外部顧問卻沒有做好「目標設定」、「制度建立」、「人才培育」三大目標,使得ESG無法真正融入企業文化,經營者也難以確認是否朝著正確方向前進。
結合敏捷培育ESG專才 擴充技術資料庫
2022年成立的ESG永續發展協會(ESG Global Federation, ESGF),旨在協助台灣企業因應永續發展轉型,積極建構「Know Who ESG人才資料庫」與「Know How ESG技術資料庫」,前者會透過與專家合作,開設講座、證照課程來培育ESG人才,並建立專家人力資料庫;後者致力於延攬各行各業的專才,尤其是經驗豐富的退休人員,將各產業的知識領域(Domain Knowledge)結合ESG框架,為不同產業別量身打造差異化的ESG執行守則。
協會也積極與全球永續單位結盟,成為英國AA組織(AccountAbility)的AA1000永續報告書簽證單位,協助台灣企業取得認證,同時架設ESG00網站(https://esg00.com/),由專家撰文分享ESG理論與實務,「ESG的目標是企業永續經營,執行核心則是人才培育,先建立人才資料庫,才能發展技術資料庫。」陳護木說。
產業升級的ESG分為四階段,分別為「快速碳排查」、「計畫性碳減排」、「本業的優化」、「綠色設計」,過程中還有一項重要元素是「ESG的金融與保險」。ESG永續發展協會培育的人才,不僅協助企業階段性升級,還能在三、四階段中扮演關鍵角色,提供不同產業專業ESG建議,打造全新綠色商業模式,同時提醒企業做好相應的風險管理。
陳護木指出,Scrum將在ESG產業升級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升級的過程中,我們要持續接受外來的資訊並快速修正,萬一大國的ESG規範又改了怎麼辦?所以要『小步快走』,別把目標訂太大。」他認為要在持續變動的國際規範中取得動態平衡,「敏捷」必定是最佳解方。
以敏捷帶動台灣產業升級,陳護木對台灣的發展深具信心,「長三百多公里,寬一百多公里,在這樣小面積的國家裡,可以找齊各式各樣的軟硬體廠商,我們有這個條件發展成全球的圓夢基地,不要只做隱形冠軍,未來台灣可以當顯形冠軍!」
《專案經理》雜誌是華人最有影響力專案管理雜誌,宗旨為擴大專案管理應用傳播。
邀您一同為深耕專案管理努力,您的參與,相信能為您的產品/服務,擴展商機, 無形中,也為專案經理雜誌的永續經營注入契機。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