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場域正夯! 企業轉型必知三要素
2020/4/1 作家:鍾婷 Anngus

5793

作者/鍾婷
昔日講課提及「搜尋行銷」時,我總說:Google只會越來越聰明,從被動提供資訊,到主動預測你所需要的一切。當它越來越了解你,認為你「應該」知道什麼,它就會「主動」給你相關廣告或訊息。
科幻電影的想像
已如紀錄片般寫實
透過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簡稱IoT)技術及5G(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簡稱5G)的普及,身處連網世界的我們,無形中被AI無微不至的「圈養」著,紀錄我們的一舉一動、分析我們的行為模式、預測我們下一步可能的思維邏輯及行為舉止。
5G不再只是單純人與人的傳輸溝通,而是物與物之間的指令協調。例如:無人車在街道上行駛;醫院病歷可透過雲端、可攜式裝置讀取,讓醫護人員掌握最新狀況,做最合適的診療服務。在萬物聯網、共享經濟、去中心化趨勢引導下,顛覆了不少產業,促使眾多企業加速進行數位轉型及升級。
智慧場域三基石
「智慧場域」即是以使用者角度出發,創建出滿足其需求的空間,並以大數據紀錄分析其行為模式,預測未來需求,主動提供服務或商品。其須具備三大基石:一是運用的場景場域;二是人與物、物與物間紀錄、辨識的IoT產品;三是串聯、傳輸數據的無線網路。
目前投入大眾市場有具體成果的,莫過於遠東信義百貨A13了。以顧客的使用角度做初始的設計規劃,考量消費需求與實際情境去置入AI,撈取相關可用的數據進而分析再利用,不僅能優化服務流程,還可進行適性專屬的廣告投放再行銷。從大眾化的推播廣告,到分眾的投放資訊,再到個人化專屬的精準對話。
真暖心vs.假聰明
此外,「智慧場域」也拓及各種面向,國家設立「林口新創園」就是為了扶植新創團隊,嘗試各種可能性,從個人私領域的「智慧家庭」到公領域的「智能辦公室」;再從不同場景的智慧系統串聯,例如:大範圍多人AR、VR極速傳輸的「智能機場」;和自動偵測、優化流程的「AI工廠」;與遠距及雲端存取的「智慧校園」……等。無非就是希望能讓AI深入生活,讓我們體會AI的暖心呵護與便利。
若只有在店裡擺放自動販賣機、自助咖啡機和微波爐及桌椅,是無法稱為智慧餐廳、無人餐廳。真的要擠進「智慧場域」行列,或許該思考在各台機器上加裝感測器(Sensor)分辨使用者的使用習性、預測可能的消費需求、通知補貨時機……等充分發揮機器人無人的特性才行。
智慧服務只為滿足顧客的聰明購物
設計「智慧場域」各環節時,得不斷圍繞一個中心思想:「使用者什麼時候使用,以及為何要用?」遠東信義百貨A13企圖將這核心發揮到極致,除千人千面的個人化廣告推播外,還串聯、進化館內所有櫃位的POS系統,做更完善的顧客消費經驗紀錄與分析;還新增智能寄存服務,讓顧客無需再拎著大包小包也可從容購物,店家會將商品集中在特定櫃台,提醒您離館時領取,最後還能自動計算可折抵的停車優惠。如此貼心的「智慧商場」,透過AI學習過濾擾人的促銷廣告,找出顧客最需要的消費資訊,讓他們盡情愉悅的專心逛街消費。
如何切入智慧場域?
儘管一般中小企業無法像集團有如此大手筆的資金投入於「智慧場域」,但仍能從「新零售思維」開始著手,思考管理流程能否虛擬化?一旦走上雲端,就能跨地域、跨組織、跨系統地做整合性的數據分析。所以坊間有不少行銷工具可供轉型優化選擇,例如:搭建能整合線上線下訂單的官網,運用結合AI對話機器人、社群與點數回饋機制來深化客戶刺激回購,建立專屬的行銷迴圈。
智慧場域要好,先懂專案管理
專案管理中十大知識領域的時間管理、溝通管理和整合管理這三項,恰可對應行銷運用來詮釋「智慧場域」:
一、溝通管理(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專案要順利進行,成員與關係人需有良好的溝通形式、頻率,才能確保訊息有效傳遞,達到共同的理解與應用。企業品牌也是如此,都得無時無刻、隨時隨地透過不同的媒體或管道,創造話題與目標客戶對話。
在這消費品供大於求的年代,眾多品牌任君挑選,企業無法再奢望客戶有品牌忠誠度,只能藉由不斷的場景對話,例如:直播、熟客券、VIP之夜,來提醒或引導消費者記住品牌與商品訴求,或刺激衝動購買!
二、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
顧名思義就是指完成專案時所做的時程安排,估算各檢核點所需的工期,預測哪些時間點會有怎樣的資源需加入?以利專案順利進行。而智慧場域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最顯著的就是新零售,就以年度節慶來細分行銷主題、目標客群做時間管理。對企業來說,對內是資源分配、人力調度;對外則是掌握異業合作與品牌對話。
三、整合管理(Integration Management)
為達成專案目標,各管理組織需做有效的整合,例如:線上工作平台或跨部門溝通群組。而智慧場域本身就是一個各項技術、流程、服務、商品或資源的集大成,要流暢完美的呈現,箇中的整合功力不言而喻。
因應瞬息萬變的市場,企業和個人的轉型是為了優化既有的競爭力,無論花多久時間投入「智慧場域」,至少是往同個方向在努力,為接軌未來智能做良好的準備,大家一同企業轉型、產業升級,開創新的世紀。
全通路營銷顧問,近20年零售營銷市場經驗。現任:中華自媒體暨部落客協會理事長;港台青年創意聯會副主席;匠心文創數位整合行銷總監。以行銷面向,輔導新創事業、企業轉型。曾於政府部會、各公協會、各大專院校等近百個單位,講授品牌經營、網路行銷、創意商機等相關課程;現年專司講授自媒體行銷、全通路口碑行銷。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