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美好生活,綠建築為人類設想更多 專訪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
2021/10/1 作家:專案經理雜誌

3117

文/吳怡銘, PMP
成立於2008年的澄毓,是台灣第一家提供全方位專業綠建築規劃設計與顧問服務的公司。參與超過600件以上綠建築專案,累積總面積更超過1,200萬平方公尺,足跡遍及台灣、大陸、東南亞、日本、歐洲等地。近年來,不斷呼應聯合國與世界綠建築委員會關於淨零碳排放的目標,望能引領國人重視該議題,為減少全球暖化盡一分心力。
「好的建築物,應該不只有設計的好看而已,節能、照明、通風、採光……甚至關乎居住人的健康,都必須考量其中。」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回想起當年從成功大學建築系畢業赴美深造的初衷,內心仍踏實依舊。
當年的他,有別於其他同學一畢業就考建築師、做設計,反倒遠赴美國哈佛大學設計研究所繼續深造第二專長,只因深感建築應更有深度,朝人類友善居住的方向來思考。因此在20多年前,國內還沒有任何人討論綠建築,美國也還在萌芽階段的當下,陳重仁卻勇敢一腳踏入,獨闢綠色蹊徑。
環環相扣的綠建築五大面向
2003年,陳重仁率先在美國拿到LEED AP(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Accredited Professional,能源與環境先導設計專業認證)證照,是台灣第一人。回國後,致力宣導綠建築,許多國際級中大型專案都有他認真參與的身影,同時也是政府相關單位重要的諮詢人士之一。
說起綠建築,多數人可能還停留在環保、節能、生態保持等,殊不知這些早已過時。陳重仁用五大基本面向詮釋,藉以重塑大家根深蒂固的舊思維,「分別涵蓋:基地永續性、建築節能、建築節水、材料與資源,以及室內環境品質。」
他以常見的建築節能來說,可能大家會脫口說出「太陽能」,而它只是建築節能其中一個環節叫「能源再生」,而再生能源還可包含風能、地熱能等。而建築節能包括了建築外殼節能、空調系統節能、照明系統節能、熱水系統節能、動力系統節能、能源監控與管理等。
又好比建築節水,除了常見的生活用水減量與再利用外,還有:植栽澆灌節水、雨水回收再利用、汙水回收再利用等。
綠建築專案首重目標設定
身為國際專案管理師(PMP)一員的陳重仁,曾獲頒第二屆華人十大傑出專案經理,受專案管理影響極深,他不諱言地表示,「綠建築專案的成功關鍵在於執行團隊的整理與管理,並由綠建築專業顧問、綠建築設計團隊、綠建築專案管理團隊,以及性能驗證專家所組成。」
他接著指出,國內業主通常有個通病,一聽到綠建築就開始盤算要花多少錢,其實越早開始導入規劃,花費的代價越低,綠色的成效越高、也越好。「最佳的方式是,引導業主根據期望設定綠建築成效與預算目標,方能清楚地訂定執行策略。」
換句話說,在綠建築專案開始,就得先確認目標在哪裡?要達到百分之多少的節能?要達到百分之多少的節水?要達到何種健康的環境品質?要達到何種等級的綠建築?「目標確認後,再關注執行策略的運用,專案幾乎就成功了一半。」陳重仁強調。
他也以過來人的專案經驗指出,綠建築的執行項目應確實納入發包文件,澈底確保綠色施工成為承包商的必要執行範疇,「定義好所有的Action items、Item owners與Due dates,在過程中確實追蹤管理進度,以及隨時檢核執行成效,按進度進行必要的溝通與討論。切記!每個環節都得照顧妥當,才能減少失誤,避免效能降低。」
刻不容緩的淨零碳排放
此外,目前國內公共工程法規規定,總造價在新台幣5,000萬以上的公有新建建築物,皆需取得綠建築標章,承包商亦需要繳交綠建築標章取得保證金,若無法取得標章,則保證金將沒收。而台灣的綠建築標章(EEWH),英文字義為:Ecology(生態)、Energy Saving(節能)、Waste Reduction(減廢) 和 Health(健康),等級分為「鑽石」、「黃金」、「銀」、「銅」及「合格」五級。
台灣的EEWH在國際間頗具盛名,是全球第四個上路的綠建築評估系統,其他如:英國的BREEAM、美國的LEED、日本的CASBE等都是世界級大廠取得認證的管道,「目前全世界已經有數十個國家制定相關標準,各國都很重視減碳的問題,尤其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決議,於本世紀末前,必須將地球平均升溫控制於攝氏2度以內,並致力控制在1.5度內,在在攸關全球人身安全,因為當平均溫度上升1度,就會增加10億人流離失所,或被迫生活在炎熱難耐的環境之中。」陳重仁憂心地說。
他進一步指出,2050年全球必須達到碳中和的目標,綠建築將是很大的關鍵。世界綠建築委員會(World Green Building Council)更以2030年所有新建建築須達到淨零碳排放;2050年則期盼所有建築皆達到淨零碳排放。
綠綜效值得企業投資再三
陳重仁舉澄毓執行的綠建築案例,2006年協助台積電14廠四期工程,是台灣首例獲得美國LEED與台灣EEWH雙認證的國際級廠房,而此先例不僅帶動台灣高科技產業,更順勢將台灣綠建築接軌國際。「之後,友達光電、聯華電子、台達電等公司,也導入LEED認證,絕大多數還是LEED+EEWH雙認證。台積電從14廠後,至今的新廠辦都是雙認證,是台灣LEED認證面積最多的企業。」
儘管如此,業主最關心的莫過於成本問題。陳重仁坦言,綠建築等級越高,成本影響越大,這裡指的並非越貴,而是越有價值。「原始預算,也就是符合現行法規設計的工程預算,最好以『不超過』來預算的5%為原則,通常銀級約為2~3%、金級約占3~5%。」
「5年內能回本就能做,」陳重仁說,當前先進大廠都將綠建築視為擴建廠房標準配備之一,光其後續帶來的節約效益就值回票價,況且這是能創造環境和金錢、企業商譽三贏的綜效,尤其在目前講求ESG永續經營的世界趨勢下更顯重要。
前文所言的五大綠建築面向,是陳重仁從事綠建築顧問多年的經驗,完整地揉合在LEED與EEWH之中。(如下圖)
LEED+WELL,硬軟兼施捍衛生命
此外,LEED淺顯易懂以及能考慮建築物全生命週期的評量標準,已蔚為世界主流,至今已有超過181個國家,覆蓋率達九成以上,諸如國際級企業:星展銀行、花旗銀行、谷歌、蘋果電腦坐落在各地的建築物,無論是租賃或自建都必須獲得認證。
另外在健康建築方面,又以IWBI(International Well Building Institute,國際健康建築研究院,簡稱IWBI)所提倡的健康建築標準(WELL)為主流,主要以建築物中的人員衛生和健康為核心所設計的標準,舉凡室內環境的照明設計是否對人體健康無危害,以及室內裝修材是否無毒,又或是建築物的飲用水有無殘留餘氯、農藥或重金屬等,「主要從行為、運營和設計角度,確保建築環境的人本健康。」陳重仁說明。
隨著LEED和WELL兩項國際級關乎綠建築認證的普及下,將對台灣造成何種影響呢?陳重仁語帶樂觀地說,隨著綠建築專案與日俱應,加上政府相關單位祭出的綠規範,使得國內建材商和設備商跟著活絡,愈發調整以符合國際標準,絕對會是一條指日可待的產業鏈;重要的是,國人綠色意識的抬頭,對降低全球碳排放是莫大的助力。
熱衷工作,事業與志業兼具
至於,綠建築經常遭遇的專案挑戰,陳重仁點出五大難點:第一,專案團隊,包括設計團隊、施工團隊以及業主,沒有綠建築相關經驗;第二,對設計單位(建築師和設計師)沒有誘因;第三,不熟悉綠建築設計工具,即綠建築評估系統等;第四,較晚導入綠建築設計程序;最後,技術上的障礙問題,常見的有節能技術障礙等。
而澄毓之所以能走到今日,受到國內、外重量級業主的重視,陳重仁將光環歸功於成大建築系江哲銘與林憲德兩位教授對於綠建築的啟蒙,以及回國後在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給予的實務歷練機會,至今仍不後悔選擇且非常熱愛綠建築這項利人、利他,也利己的工作。是事業,也是志業。」
結尾時分,陳重仁與讀者分享《永續建築白皮書》(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White Papers)一書,原作由美國Earth Pledge組織所編纂,中文版由他所翻譯,以50則簡短故事來訴說大自然與人類共生共榮的故事,儘管是十幾年前出版,觀念依舊歷久很彌新、很永續。
《專案經理》雜誌是華人最有影響力專案管理雜誌,宗旨為擴大專案管理應用傳播。
邀您一同為深耕專案管理努力,您的參與,相信能為您的產品/服務,擴展商機, 無形中,也為專案經理雜誌的永續經營注入契機。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