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與透明化 推動敏捷組織大步邁進
2025/3/1 作家:專案經理雜誌

328

文/張名榕, CSM
近年來,受新冠疫情、俄烏戰爭、通貨膨脹綜合因素影響,全球皆面臨藥品短缺窘境,台灣藥品市場也受到波及,捷虹資訊總經理張集琮,應用Scrum承接衛福部計畫,開發「藥品供應監測系統」,整合中盤藥商庫存資訊,提供藥事人員查看廠商藥品庫存資訊,以利臨床取得所需藥品,降低缺藥的可能性。
「當工程師的時候,我就知道有一天要創業,從工程師、系統分析師、專案經理、部門主管到副總,每年必須轉換位置,才能離目標愈來愈近。」榮獲2024全球敏捷CEO大獎的張集琮,早早就替職涯訂下明確目標,但他坦言,最初對於如何成功毫無頭緒,直到16年前接觸「專案管理」,職場之路才逐漸露出曙光。
當年,張集琮主動向任職的公司提出培訓要求,考取PMP後,還說服其他高階主管共同受訓,進而將專案管理機制導入公司,推動部門轉型為「專案型組織」,「導入專案管理後,每位同仁很清楚自己的當責,公司業績開始擴大成長。」幫助組織渡過轉型陣痛期,張集琮被擢升為副總與股東,成功經驗也變成他2015年創立「捷虹資訊」的基石。
善用敏捷截長補短 混合型開發因應未來
捷虹資訊結合雲端科技與數據分析,為政府部門與民間企業提供「客製化資訊技術服務」,解決客戶業務上面臨的問題,範疇涵蓋系統開發、顧問諮詢、企業內訓等等。捷虹曾協助食藥署建立「綜合業務線上申辦平台」,提供民眾線上上傳資料,辦理食品業者許可申請、添加物許可申請、藥品證明書申請、檢驗報告查詢等等業務,資料會自動轉入對應的公文業務系統,加速作業流程,「無紙化」作業省力便民,提升公部門效率,也達到節能永續目標。
隨著公司規模日益壯大,張集琮發覺傳統的專案管理,難以應對不確定性高、要求較模糊的專案,「PMP很清楚產品終點在哪裡,但研發APP時,客戶需求一直在改變,做完市調後,發現市場不需要原本設定的產品功能,到底要做還是不做?」張集琮苦惱地說,若按照專案管理模式,一定要達到目標,但做出來的產品不符市場需求,又有什麼意義?
他果斷放棄原有規劃,採取類似待辦清單(Backlog)的方式,列出所有客戶需求並設立優先順序,在短短半年內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當範疇持續變動的時候,排出優先順序很重要,敏捷是成功的唯一選擇。」值得玩味的是,當時的張集琮甚至還沒正式學習敏捷,而是在這項專案後,深刻體悟敏捷的必要性,進而學習Scrum並將其導入捷虹資訊。
藥品監測供應 完善台灣藥品供應
2024年1月啟用的「藥品監測供應系統」(https://ddms.fda.gov.tw/),即為捷虹資訊應用敏捷開發的數位管理工具,由食藥署、國內大型中盤藥商、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合作,每日更新台灣藥品庫存量,供藥局或診所等藥事人員查詢,了解全台大型中盤藥商藥品庫存資訊,進而接洽藥商購買藥品,維持藥品市場供需平衡。
張集琮指出,隨著大型中盤藥商加入,線上平台得以整合盤商藥品庫存資訊,提供診所及藥局人員透過平台,了解藥品庫存狀態,方便取得所需藥品,維護國人用藥權益。「藥品監測供應系統」可協助調度藥品供應鏈,某項藥品缺貨時,藥事人員可以使用其他替代用藥,或選擇「同成份、同含量、同劑型」的三同用藥,應變方式更彈性多元。系統未來預計朝向設立監測模型發展,協助食藥署提早做好配套措施,逐步精進國內藥品供應鏈管理。
令人驚訝的是,這套系統是在短短四個月內建構完畢,分秒必爭的情況下,團隊必須做出即時又精準的決策,恰巧是運用敏捷的最佳時機,「我將專案切分五個Sprint,每個Sprint週期是三週,每兩週開短衝展示會議(Sprint Review)與客戶確認目前的進度與功能是否符合需求,再快速調整。」張集琮導入純敏捷的方式執行專案,善用待辦清單排列優先項目,先完成重點項目,額外功能則視專案進度,再決定是否加入。
專案進行前,相關單位已收集完市場需求,張集琮便採用「使用者故事」(User Stories)驗證需求,分別以藥局、藥商的角度,模擬藥事人員與廠商遭遇的各種問題,也與藥師公會、藥局基層人員深入訪談,確保以各種面向檢視使用者情境,進而為不同使用者,建立出面面俱到的解決方案。善用敏捷工具開發的「藥品監測供應系統」,不僅使張集琮勇奪2024全球敏捷CEO大獎,更保障了台灣民眾的用藥權益。
「真話率」提高透明度 與客戶端正向互動
專案執行過程,張集琮與客戶召開會議,並了解其需求後,他會先親自上陣做簡報,後續則逐步將簡報工作交付給捷虹的同仁,展現專案團隊的專業能力,使對方肯定整個專案團隊,張集琮甚至會替承辦窗口準備完善的資料,做好資源共享,「當客戶覺得這群人都很專業,信任度提高,問題就能迎刃而解,管理者要適時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道理不難懂,但很少人願意去做。」張集琮說。
「很多人都把問題丟給承辦,我們該做的是要幫助他,告知實際上的困難,並提出解決建議或方案,這種文化就是『透明』。」張集琮也稱之為「真話率」,他認為當公司的「真話率」夠高,執行專案就有更多解釋與調整的空間,也能提早辨識、預防風險,如果專案團隊習慣說謊,組織愈來愈不透明,專案成功率會降低,更不用談跨部門、跨公司、跨領域的合作,將很難獲得成功,「透明的前提就是真誠相待,我習慣以身作則示範給大家看。」張集琮說。
張集琮表示,與利害關係人保持良好互動,即時針對他們的回饋來調整修正,將成為專案成功的關鍵助力,他將敏捷導入「藥品監測供應系統」專案,也很慶幸公部門願意配合,「要配合敏捷快速的步調,代表客戶也要跑起來,即時提供回饋,第一時間解決問題,其實客戶可以選擇在期限內慢慢走,但他們願意和我們一起跑,是最令人感動的事。」張集琮期待透過Scrum,不僅能幫助更多客戶解決問題,提升工作的效率與效能,也使更多人明白敏捷的核心價值。
「我很喜歡敏捷,當你很認同一件事時,會將它落實在生活中,敏捷就像流動在我的血液裡。」張集琮笑著說,敏捷不只是職場的最佳工具,還能應用在語言學習、出遊規劃、家庭聚會等等日常生活裡,對他而言,隨時隨地發揮Scrum,幫助自己達成大小目標,就是最成功的敏捷精神。
《專案經理》雜誌是華人最有影響力專案管理雜誌,宗旨為擴大專案管理應用傳播。
邀您一同為深耕專案管理努力,您的參與,相信能為您的產品/服務,擴展商機, 無形中,也為專案經理雜誌的永續經營注入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