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後,論工作你及格嗎? 能力再好,不會做人也沒用
2021/10/1 作家:蔡侑霖

3586

作者/蔡侑霖
工作上,難免與同事或主管意見分歧,逞一時之快說出重話,甚至給了毫無退路的承諾,都會將自己逼上絕路。一位編輯好友K,一晚打了我的手機來求救,他打算辭退這份做了5年多的工作。他在會議上與新主管爭吵,而新主管C就是他有過節的老同事,合作對象都確知「有你沒有她」的潛規則。
原來,龜毛挑剔的K不允許自己和旁人有犯錯的空間,卻也為公司嚴謹地把關所有專案。幾年前,兩人同在一家公司,身為下屬的C力求表現,卻過於鋒芒外露,讓當時的主管K飽受威脅,總經理有意提拔C來取代K,甚至讓K調派到其他部門。K不滿來不到半年的新人如此作威作福,私下造謠說C為人不善、自私自利,散播C的黑歷史。不料,想要帶風向卻帶到「K小心眼、沒肚量」,反被聰明誤的K最終離職的原因上寫著「個人因素」。大家都知曉,他是帶著忌妒與憤恨而離職。
其實,C並非不敢反擊、以柔克剛,或是以求自保地置身事外,而只是懶得鬥爭。
世界很小,贏了一回接下來是?
世界非常小,兜兜轉轉,工作的圈子就是如此小,而上天的安排也微妙。在C上任公司高階主管之後,得知舊識K也就在她管轄部門下。K的表現每況愈下,提案無一不被打槍,成了為公司的「透明人」。不滿的他一狀告到董事長那裡,反被責怪能力不足,他沒料到換來一頓冷言冷語的訓話。
選擇槓上主管或老闆,你要就是背後有靠山撐腰,要不就是離職,無二選擇!如果當初他胸懷更寬大一些,用心培養下屬,現在早就是一同作戰的夥伴,二次的相遇也有望再創職場表現的巔峰。但事實層面來談,就算他二度、三度離職,也難保不再相遇,如今在職場上惡名遠播,往後得不償失。職場上,你不必交朋友,但可以先學會不樹敵。
不爽就對立,難堪依舊是自己
你不必當濫好人,但也要保有建立在原則之上的善良。對於平時素來沒關係的人,保持中立、不得罪,維繫良好的距離感。
不論你在職場上的身分為何、權力多大,都請切記「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是你的上司、下屬、廠商,毫無直接關係的同事,都不要以權力壓迫他人,說話得宜、得下情面,別得理不饒人。讓自己人生走短、走窄,最終只是和自己過意不去。
除了人際管理,你得學情緒管控
幫人一把,不過是雪中送炭,但學會對別人善良,其實也是為自己留一條後路。有一天,對方出人頭地時,或許也記得你當年的提拔,但不要期待或要求他人回饋。在職場上,我們的職位及思考角度皆不同,在不違背公司立場的前提下,給予彼此空間,往往也能讓事情運作地更加順暢。倘若,每件事情都沒有轉圜餘地、對話空間,以自己的脾氣和情緒行事,短期來說影響工作效率,長期而言,壞名聲壞可以跟著你一輩子。
一輩子很長,工作遠比和家人相處時間還多,但同事沒有欠你什麼,自己的脾氣得自己消化,自己的修養得要自己養成。工作上,請別當凡事順從的濫好人,也不必當聲名狼藉的惡人。
看得懂「技倆」時,做事更順遂
專案執行上,面對那些不發表意見、凡事「隨便」、好說話的利害關係人,你的工作會比較如意輕鬆嗎?比沒有主見的同事,和無良同事的「馬後炮」、「甩鍋」,更加令人無奈。看似隨和的馬後炮同事,總是將決策讓給他人安排,事後再來「蹭」功勞、向老闆邀功;碰到出包的倒楣事,不沾鍋同事第一時間當然先極力撇清,「黑鍋」只會背在八竿子打不著的人,一旁觀望中箭落馬的無辜同事。若是長期陷入被「衝康」的惡性迴圈,主管也難對你委以重任。
「趨吉避凶」就是巧妙地反擊對手,這是職場上的第一個基本功。對於同事們,如果你身上標籤只剩下「好人」、「使命必達的便利貼」,這就不會是一個讓你有成就感的工作環境,你肯定沒有發言權,甚至注定被否定,惡果全都要自己承受,還得看人領走所有成就。若遇到「隨便系」同事,不妨軟硬兼施,請他們為工作事務下決定、背書,甚至適切表達自己的無奈及尷尬情勢,以軟性的態度請對方分清權責的範圍,才能迴避成為冤大頭的慘事。
以為無心的口頭禪,從此人生被他人定義
以老闆、人資單位或主管的立場而言,面對頻繁以「都可以」作為應對的員工,往往對覺得對方欠缺自主思考的邏輯,甚至沒有膽量說明立場。若是放在較高的職位思考,未來要帶領多人團隊的能力可能不足,下屬無以信服這般膽怯、欠缺主見的主管。
無心的隨和口頭禪一說出口,就算你的前景看好,也是將大位拱手讓人。在上位者聽來,你表達的語意可能是「全然放棄、拱手讓人」。別忘了,職場的應對之道,本來就重「謹言慎行」,職場的成年人們,你得為自己的言行及誠信負責。自己的人生,自己選擇!你的未來得要自己買單,別人嘴裡說的也只是「僅供參考」。
工作或專案執行上善用觀察力、培養敏銳度,要有無法被輕易取代的存在,你不能隨便,你不能什麼都可以。
倘若你不適合這個舞台的工作取向,就早點離開,不耽誤自己的前程,也不浪費公司的資源。正視自己的未來發展,才是對自己職涯上個人價值的尊重。受僱於人,不代表你得要屈就,但你得先要讓自己值得。想擁有高薪,30歲開始得步步為營才能拔得頭籌,觀念也得跟上產業趨勢變化,才能有機會為自己撕去低薪一族的標籤。
從公關企劃到品牌經理,從傳產到外商,操刀過許多品牌走上國際時裝週及金馬盛事!不僅僅跨足品牌包裝及行銷,更涉獵許多時尚名人圈及擔任國際一線家具設計總監,對於企劃與美學事物更是有自己的看法!曾為「欣傳媒」、「名牌誌BRAND」男性時尚專欄作家,近幾年為姊妹淘「丹尼先生的生活編輯室」擔任專欄作家一職,其內容撰寫30歲職場工作、生活及交友人脈圈經營態度,更為兩岸三地媒體邀請出席活動、節目邀約…等合作。近幾年,更被時尚媒體封為「企劃頑童」頭銜,巡迴台灣及大陸地區座談演說。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