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組合事倍功半?挑選正確特質勝過挑選明星球員!
2023/3/1 作家:鄭喬挺

363

作者/鄭喬挺
身為專案經理的你是否也常常在午夜夢迴擔憂專案進度時想著:
「為什麼不派那個最強的機構給我?」
「我的電子工程師好像有點兩光,解問題這麼久還卡住。」
「那個品質工程師到底懂不懂客戶檢驗規範啊?」
「我的天啊!都什麼時候了,還給我一個這麼菜的研發是要我幫他做嗎?」
這時候你心裡一定有個美吱吱的想法,打算跟老闆報告你的最佳團隊成員計畫,你要把最強的人組成一個團隊。殊不知夢想總是很豐滿,但現實卻這麼的骨感,專案資源的管理其實都是環環相扣,抽調一個A專案的RD就會導致所有專案的RD都需要同步調整,我相信任何一個功能性主管都不可能為了一個專案做出如此大的讓步。
講到這邊是否讓你小小的夢想破碎了呢?沒錯,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但錯誤的期待卻會害你生不如死。作者以前也會覺得如果我的專案困難度這麼高,為什麼不開案的時候就給我能力對應匹配的Team Member呢?
經過這十多年下來,我對這個觀點卻改變了,在我揭開為什麼之前,先讓我們來看看一般的專案團隊分為哪幾種。
四種專案團隊的結構
● Functional
● Lightweight
● Heavyweight
● Autonomous
Functional:
沒有專職的專案經理,通常用於同時間只有一個專案運作或非常多小型專案,多數用於衍生性產品專案上,不需要專門組成一個專案團隊的情形。成員投入專案的時間占比不高,可能約莫10%,溝通的權責會落在功能性主管身上。對成員績效評核與管理功能也一併維持在部門主管權責。
Lightweight:
有專/兼職的專案經理,負責聯絡跨部門事務,是名義上的負責人但並沒有實權,只能監督團隊成員。專案效率比Functional來得快速,適用於同時有兩三個專案的工作型態。成員投入專案的時間占比大約低於25%,主要的回報對象仍舊是部門主管。PM幾乎沒有修改與重新分配資源的權限。
Heavyweight:
成員與專案經理同時被指派到特定專案,專案經理多是資深且擁有調整資源權限,並能評價團隊成員。團隊組成還是暫時的,但核心團隊成員多半長期負責執行各個專案。專案經理將專案視為主要工作勝過部門工作,並有權限指揮團隊成員進行任務。專案經理能影響績效評核,但主要的成員升遷與加薪……等相關權限還是在部門經理身上。
Autonomous:
專案經理就像是新創公司的CEO一般,在專案進行的區間對成員具備完全的指揮權,但還是無法避免在績效評核、訓練或是晉升上與原功能性主管產生衝突。成員全心負責在專案上,專案經理有100%的權限進行資源調動、評價、獎賞團隊成員。Autonomous團隊可能會有自己的遊戲規則,包含政策及賞罰規則,也可能跟公司現有的規則不一樣。
明星組成的團隊真的比較好?
大部分公司的專案團隊都是這幾種中的某一種或是混合型。這四種專案團隊,你會發現Heavyweight/Autonomous這兩種類型的成員對專案的影響很大,所以你不自主地會認為有個夢幻團隊,專案一定會進行得很順利。Andy最強的機構、Emily對UX最有想法、Alice很少出錯在Layout上、Jacky電路設計超快、Leo寫程式一把罩,於是你想盡辦法跟公司要齊了這個夢幻組合,心想我的專案這次穩當當了吧!
專案開始不久,Andy就跟Jacky大吵了起來,Jacky覺得Andy動作太慢了,拖慢了整個節奏,Andy卻反駁慢工才能出細活,過不久,Emily跑來告狀說Leo干預太多UX的工作細節,她要退出這個專案不幹了,你覺得非常頭痛。安靜了幾天後又來了,Alice說她的Layout要延後一個禮拜,你跳腳了起來,一問才知道Jacky的錯誤太多,嚴重影響了Alice的工作進度。
有了夢幻團隊,事情卻沒有進行得很夢幻,這是為什麼呢?團隊中都是明星,居然還沒辦法讓專案經理少花點心思,怎麼會這樣呢?
團隊皆明星,會合作但不肯犧牲
身為專案團隊中的一員,大家都懂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概念,但能將這個概念發揮到極致的,一般來說比較少是明星球員,而是相對表現實力比較差,較不顯眼的夥伴。
我曾經有個經驗,有個測試在沒有預期的情況下失敗了,但沒有時間慢慢修改了,必須在一天內解決問題。於是我找了當時的明星一號工程師請他幫忙加班、務必要完成這件事,沒想到他給了我各種理由,下班時間一過立馬找不到人。正當我垂頭喪氣地不知如何是好,碰巧經過的不太明星的二號工程師伸出了友誼的雙手,主動陪我加班到凌晨兩點,最後這個問題也真的被處理掉了!
團隊皆明星,追求個人表現超過整體
專案的進行,通常不外乎就是各種奇葩、各種離奇,專案經理必須要找到資源去協調各種的處理方式,在時效內幫問題找到短期與長期的最佳方案。所以短期方案非常有可能仰賴個人能找到暴力的破解方式,這時候明星就有了最佳的舞台,可以展現出能力勝過他人的一面。
又要來提一個經驗了,某次的狀況討論,針對一個零件短缺的議題,大家正在集思廣益:
明星球員A說:「先把X料件挪過來用吧,應該是可以共用的。」
小配角B說:「這個料不能挪,三個月後有一筆大單要出,這料是要預留的。」
明星球員A說:「手邊的訂單先處理吧,依我過去的經驗,這顆替代料不難買。先用了,再買回來就好了。」
小配角C接著說:「我是不建議這樣做,三個月後那筆訂單金額太大了,不應該被冒險。」
明星球員A又說:「之前也都是這樣做,就這樣了吧,先解了燃眉之急,採購單位應該有時間買回來。」
最後料真的被挪用了,然後三個月後的訂單卻交不出貨!
團隊皆明星,理想遠大但不切實際
專案進行中通常不外乎就是卡在三項限制的平衡—資源、時間、費用,任何一個專案幾乎都擺脫不了在這三個條件下的調整與優化來達成目的,當某一項限制被解除後,另外兩項幾乎可以得到無限的強化,於是也間接達到了加速或升規的目的。
有個專案是這樣的,專案進行到一半,有個明星成員忽然說他想大改規格,原因是競爭對手剛好發布了新品,在同市場有半個世代的技術領先,如果現在開始改,大概需要八個月可以趕上對手。
問題來了!專案已經開始九個月了,原定剩下三個月就要上市了,現在說要大改的話,將與原本所設定的目標—「推出成本領先的同世代產品」這個方向完全不一樣。
這個明星成員在專案Gate Review不斷地提到這點,搞得大家不上不下的。如果是你,你該怎樣處理這樣的狀況呢?
團隊成員優先挑選意識、心態較佳者
在說完了專案結構與團隊明星的相關議題後,接下來要給大家一個建立團隊成員的方向了,建議挑選以下幾種特質的人:
● 以達成專案目標為優先考慮
● 有主見、但願意溝通討論讓步
● 願意處理眾人都不想處理的雜事
● 具備不同且互補的專業職能
● 有狀況會舉手但不會一直舉個不停
在專案運作中,個人的能力永遠不會是專案順利的主要關鍵,團隊合作的默契、互相的支援、及時地溝通調整、對目標的追求……等才會是致勝的關鍵。
下個新專案你知道該怎麼挑選適合的專案成員了嗎?不要再追著明星跑,或許你的專案過程中會有許多小問題,但卻能一路往後走到終點。
我是Ryan,職場上有2種人1.對現狀不滿,不求改變的人、2.對現狀不滿,但努力成長的人!如果你是後者,我將透過總結多年的職場心得,來告訴你如何改變你現在所面臨的困境,透過實際的操作方法,來幫助你改善你遭受的問題,升官進爵。如果你是前者,當你釐清你為什麼需要改變時,相信你也可以開始邁向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