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關 是為了打通關!
2023/9/1 作家:蔡侑霖

1110

作者/蔡侑霖
這陣子兩個朋友相繼失業,一個是身體因素,公司希望她好好休息;另一位則面臨公司縮編人力,被通知資遣。這兩個人都快35歲,想要再重新出發找份好工作,因此先後來找我喝咖啡、諮詢工作履歷表如何修改才能得到企業人資的關注。於是,我先問他們,口袋裡的存款可以夠撐多久?
他們的答覆聽來誇張,卻也令我感到震驚。他們一位在家族大廠體系擔任行銷總監,另一位則在外資廣告公司擔任副總,年薪加上獎金少說也有兩百多萬,更何況平時都有存錢、投資買股票,應當不至於在沒工作之後,落得如此下場。天知道,他們倆說出了同樣的理由:「唉唷,年輕嘛,請姊妹吃飯,偶爾送禮給家人、工作廠商及閨蜜們,都是必要的投資!」
他們最大的支出,當然是送奢侈品給工作上來往的朋友們。一次支出最貴要七、八萬,一年五、六次還算少,再加上當季新鞋、新包、吃大餐喝紅酒,不看價錢、不手軟,甚至與客戶應酬時的招待餐敘,都用自己的錢來買單,一年下來就支出百萬的開銷。
然而,他們最終得到的,不僅不是訂單,也不是職場上的友好相助,而是獨自面對令人心酸的高額帳單,也只能苦笑當作交朋友。他們不但花光薪水及獎金,連信用卡也刷爆,每個月繳最低應繳金額,再向家人借錢還卡債,總是在償還利息而非本金。招待請客的背後意義,究竟是為公司謀得利益,還是提升自己的社交階級?無論是哪一種,都令人摸不著頭緒。雖做足面子,裡子卻讓存款超支了。
下班、休假了,就停緩工作上忙碌的節奏,也暫停令人煩躁的職場關係。工作永遠都做不完,但你能未雨綢繆,依「輕重緩急」來計劃出場順序。在休息時間,學會與工作上的人「暫停聯繫」,放過自己的同時,也沒人應當要苛責。不如,在工作的期間好好做事。適時適地切換個人的工作心態,有開機、關機的時候,讓自己能走得更遠,也更健康。與各路的工作夥伴保持一定距離,這是「自愛」也是「自重」,公私分明的狀態,能讓自己「進退有據」,知己才能知彼。
大爺過頭,賠了夫人又折兵
人在安逸的時候,容易忘記自己最低潮挫敗的模樣。有錢的時候,再奢華的美食及名牌包也不必看價格,手錶、跑車都是因為自己值得。身處失業的困境中,吃超商的銅板價食物、信用卡繳最低金額,生活苦哈哈也只是剛好而已。一旦瞬間有了錢、有了工作,就容易回到非理性的衝動購物模式之下,當起「你吃飯、我買單」的大爺。
這些人的相同認知都是錢賺得快、錢好賺,忘了這些鈔票都是自己付出勞力、時間換取而來,並非自己真的走大運。於是,職場上常有些人一時風光,又一時變落水狗,公司將他的福利及權力抽離,以人力縮編或資遣裁員來打發,而這樣的情節最容易發生在高階主管職位上,意氣風發時總會讓人過於安穩,「君王枕畔,怎可容你安穩酣睡」,正是提醒不要忘了自己的身分。
生財之道取之「縮放自如」
有些剛出社會的菜鳥說話尖酸,而長時間被慣老闆保護很好的老員工也自備「大排場」,個性堅持己見,沒有改變的彈性,成了自以為是、表面上為企業著想,以公司權責利益為大局,實際上只是以權位來刁難他人,以「公司規則就是如此」、「我為人就是這樣直來直往」來當作傲慢的說詞。一旦有特殊待遇就開始有大頭症,往往淪為最大輸家。當局者迷,權力的糖衣容易讓人慢性中毒,忘了自己是誰。
不必過分地謙虛多禮,但也不必趾高氣昂待人,職場上「縮放自如」是為自己的未來鋪路,積福就有遇見更多好人的機會。切記,有禮但必須真誠,有個性也不失調整的彈性,獨有想法但偶爾也要接納他人建言,生財之道的不變定律,第一條件是你得認清「會做人,絕對比會做事來得成功!」
薪水低,躺平省錢裝出精緻
躺平後兩手一攤,多數上班族的人更認為「窮歸窮,但日子還是得過,生活還是要精緻啊!」週五下班,還是要喝一杯酒、吃個好料,刷信用卡來犒賞自己。上一代的長輩看不懂這世代的年輕人目標是什麼,每天都在空喊「小確幸」、不結婚,每天過一天是一天,背後真相其實是逃避面對「窮困、找不到未來」的哀傷感。
把時間拉長遠來衡量,適度的金錢投資肯定是穩賺不賠的選擇之一,重點是未來將會發生什麼事,是否有薪資倍增的機會,如意算盤要算的都是未來。舉例來說,現在好好努力健身是為了身體更健康;找出斜槓技能、學習與精進個人興趣,未來也有可能成為副業,增加額外收入;參加組織社團,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積累人脈圈。所作所為,無疑都是希望在年輕時候,多做一點、多努力一些,為了開創更有可能的未來。
臉皮厚,是真實的相處之道
江湖走跳難免招待別人吃一頓飯、喝一杯咖啡,這舉手之勞作為善意的互動,都是關係上的「醞釀」。舉例來說,餐廳開業之前的試營運,會邀請部落客、有社群影響力的網紅、名人蒞臨,大家免不了要給出星級好評、在社群媒體上拍照、打卡,完成應盡的對等義務。然而,若是臉皮薄不敢要求「對等」回饋,直到事後才埋怨自己膽怯、老被人占便宜,又不敢直球對決。「臉皮厚」不是不要臉,真正贏家是彼此合理互動,禮尚往來地維繫情誼的「人情」交流。有求於人是人之常情,但有借有還,更是成年人該做好的應盡之責。
職涯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重疊性,將本求利之下,有著不同舞台、不同劇本,我們各有不同角色需要詮釋,而唯一責任就是當個稱職的演員,實事求是盡心演出,給予適切的付出,也心安理得地收下該拿的回饋及報酬,「不好意思」、「怕麻煩別人」都只是內心劇場,也是不必讓自己吃下的悶虧。
人情表格化:以數字看真相
談生意的江湖,許多時候講求「往來實在、情義相挺」,不管外衣是否裹著蜜糖,裡頭的真材實料才是真實力。巷口雜貨店的老媽媽、早餐店的老闆、連鎖咖啡廳或餐飲業,總是熱情打招呼、直喊著你的名,熟悉的人情味有著令人感動的溫度。基於習慣或對人情的嚮往,人們對這種不著痕跡的熟悉,總是自然地買單。
審視一件事的成效,最為直接的方式就是理性地以數字來衡量,進行表格化的分析,這說來俗氣,但這是不被情緒干擾的唯一客觀做法,畢竟談錢傷感情,但不談錢又虧待自己。越是成功的人,越有本事公私分明,繁瑣的情緒及人情壓力放到一旁,善用數字才能看待真相。
從公關企劃到品牌經理,從傳產到外商,操刀過許多品牌走上國際時裝週及金馬盛事!不僅僅跨足品牌包裝及行銷,更涉獵許多時尚名人圈及擔任國際一線家具設計總監,對於企劃與美學事物更是有自己的看法!曾為「欣傳媒」、「名牌誌BRAND」男性時尚專欄作家,近幾年為姊妹淘「丹尼先生的生活編輯室」擔任專欄作家一職,其內容撰寫30歲職場工作、生活及交友人脈圈經營態度,更為兩岸三地媒體邀請出席活動、節目邀約…等合作。近幾年,更被時尚媒體封為「企劃頑童」頭銜,巡迴台灣及大陸地區座談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