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案管理
擦亮PMI台灣分會品牌鏈結國際標竿學習
2022/2/1 作家:專案經理雜誌
2198
文∕季平, PMP

管他黑貓白貓 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PMI總會已洞察變革趨勢,早一步做出回應,每四年改版一次的專案管理指南 (PMBOK® Guide)第七版繁體中文版於2021年11月問世,堪稱改版幅度最大的一次。針對總會的大動作改版,高治中的解讀是,過去PMP強調預測式(Waterfall)專案管理方法,很多中大型企業也認為這種方式最穩當,然而,歷經種種變革後,他們發現,還有其他專案手法也適合快速改變的新時代及產業趨勢。所以PMI總會陸續提出專案集、專案組合、PMO(專案管理辦公室)及敏捷等概念,讓傳統預測式專案管理方法與時俱進,兼容並蓄,「PMI的重要突破在於打破預測式框架,以專案類型適合度決定專案方法及工具,透過既有的證照體系與專業內涵搭配新框架與應用,只要能達到專案目標並增加專案成功率,就是最適合的專案方法,包含混合式(Hybrid)。」

摸著石頭過河 身手更要靈活
身為企業領導人,高治中很能體會企業身處快速變化的大環境下有多容易進退失據,多考驗組織的應變速度,所以他相當肯定專案管理對企業實務面的幫助。數年前,他引進預測式專案管理方法,在公司內力推制度、系統標準化,後來組織有所改變,原有的標準流程或文件反而導致團隊不夠靈巧,所以公司導入敏捷,在推動的過程中發現,原來的預測式也不能拋棄,完全敏捷化,因此他的結論是:沒有一種方法論可以100%符合企業所需,比方軟體團隊與行銷公關團隊調性不同、團隊成員不同,各自獨立運作或協同作業有不同的考量,「世界與產業變化速度快,很多團隊甚至必須與跨國團隊合作,或者與不同調性及工作風格的甲方合作,所以執行過程與方法必須視不同需求調整作法,換言之,學習方法論或專案工具多多益善,但如何執行才是考驗智慧。」

以數位轉型為例,疫後許多組織加速數位化、智慧化轉型,但組織轉型不像產品或服務轉型,若將小組織轉型比喻為摩托車或普通轎車轉彎,大型組織就是公車或聯結車轉彎,牽涉的問題層面更廣,「數位轉型本身就是一個大型專案,過程中專案管理扮演重要角色,而且不只重視產品、服務或成效,思維也要不同,人員的任用、培訓與管理也很重要。」高治中笑說,過程好比帶領團隊摸著石頭過河,也許成員不懂為什麼要這麼做或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但領導者還是必須奮力往前衝,「這樣的場景跟傳統預測式計畫導向很不同,必須很敏捷,強調團隊合作,過程中的即時溝通與回饋很重要,必須更有彈性才能克服各種變數與不確定性,這些部分也是傳統專案管理方法需要調適之處。」

持續完善 五目標擦亮PMI-TW品牌
《PMBOK® Guide 7》堪稱PMI落實「逐步完善」理念的最佳寫照,也是PMI在變化(Change)快速的新時代下迅速回應風險的最佳示範。呼應PMI的變革,高治中也以Change做為新任期的核心價值,計畫在任期內積極推動五大目標,持續擦亮PMI-TW品牌。

第一個目標:「專案管理大獎」的兼容並蓄
高治中認為,走過十四個年頭,「專案管理大獎」應該基於PMI總部架構,參考新的專案管理趨勢與風潮,適度調整評選規則,比方敏捷專案管理方法越來越受重視,未來也可以把敏捷專案手法成功案例引進大獎中,或者敏捷標竿企業、優秀PM也可以參與選拔,讓「專案管理大獎」更多元、 更符合時代潮流,或者可能將混合式專案(Hybrid)的敏捷部分納入評分,讓大家學習各種方法論的成功案例。

第二個目標:專案管理標準在地化
第六屆PMI-TW非常重視標準,大力將國外標準引進台灣,甚至推動ISO專案標準與PMBOK一致,讓ISO標準在地化,進而推動台灣國家標準,「這部分我們會持續推動,希望更多單位,比方公部門單位可以參照這個標準。」PMI-TW也觀察到,許多公務人員接觸很多專案管理工作,可惜政府單位鮮少著墨於推動專案管理知識,「希望未來專案經理職位有機會納入國家公務人員體系,有助公部門推動專案管理知識與實務發展,由政府帶動專案管理風潮。」

第三個目標:強化國際鏈結
全球PMI總部與區域性資源相互交流,比方PMI-TW定期與日、韓交流,掌握各地專案管理脈動及成功案例,未來也會持續強化國際鏈結,比方廣邀合適的國外講者來台交流,或者由PMI-TW帶領國內業者或專業人士到國外參訪交流,「我們會將過去的論壇模式擴大為橫向交流,比方到內地參觀華為、阿里巴巴等專案管理標竿企業,或者造訪香港、日本PMO公司,也讓台灣PMI品牌有更多機會跟國外連動。」高治中認為,台灣的中小企業及各類產業有不同的專案管理思維及操作經驗,如果有機會落實標竿學習,打開眼界,看到日本、中國、新加坡各自推動的創新專案管理方法,一定可以激盪出不同的火花與可能性。

第四個目標:持續推動社群共學
PMI具有世界領導地位,在台灣更像是一個大平台,如果能善用平台資源,串聯台灣眾多專案管理推動團隊、敏捷社群,或諸如學校等教育單位,集眾人之力推動專案管理,這股力量不容小覷,「沒有單一的標準或版本可以成為唯一的Bible,我們不只要學習專案方法,更要學習別人的作法,透過交流與標竿學習,更能發揮綜效,PMI-TW可以多與其他學會、團隊、企業交流,創造更多可能性。」

以「專案管理大獎」來說,原始動機即是透過獎項連結專案管理社群、標竿人物及標竿企業,讓PMI-TW成為交流平台,目前已有200餘家企業、百餘位「十專」獲獎,對台灣專案管理領域來說是很重要的資源。多年來,PMI-TW透過舉辦演講、表彰企業等方式逐漸整合資源,希望未來有更多機會讓過去得獎企業或團隊、專案經理與眾人分享得獎後的精進與經驗,這也是另一種LL(Lessons Learned),未來同樣可以透過演講、論壇、參訪、課程等方式搭起「共學」橋梁,「得獎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學習的開始,中型企業得獎者也許可以跟大型企業學習交流,政府單位得獎者也可以和民營企業學習交流。」

過去學會曾邀請得獎者在年底的論壇演講,未來希望引進國際性大師或PMI總部的優秀講者、「專案管理大獎」得獎企業及十專等出席論壇,擴大交流,也持續擴大學會的知識庫。學會成立迄今已累積不少知識題材、演講、數位內容,未來可望成立數位學習平台,將過去累積的知識資產做更好的運用及分享。

第五個目標:推動聯盟共創
台灣有不少學會推動專案管理,也積極推動台灣本土證照,但高治中觀察,對於專案管理的接受或重視度來說,台灣企業或政府還有不小的進步空間。公部門對於改變既有標準多持保留態度,另一方面,國內的大專院校或學士後與專案管理相關的科系與國外相較也少了許多,如果未來這些體系能廣為運用專案管理方法及工具,同時廣開學習之門,應該有助專案管理在台灣進一步發展,因此,提升各界對專案管理的重視度也是學會未來要努力的方向之一。高治中呼籲,社群的專案經理們可以多參與社會創新議題或專案倡議,「社會創新很重要,過去這類議題比較缺乏專案經理參與,希望我的任期內可以帶動更多專案經理參與社會創新。」

價值排序優先選項:專案管理
在變化快速的時代,唯一的不變就是「變」,擁抱改變、終身學習是與時俱進的不二法門。高治中認為,在變動的年代,專案管理未來會成為個人進修或企業發展價值排序中的「Must Have」,「會有很多企業發現,就算已經知道很多方法論或工具,還是不夠用,必須多看、多聽、多學習,所以企業、政府單位、PMI及其他專案管理社群都應該整合串聯,彼此分享交流,唯有改變思維、共學共好才能永續。」

獎出2022專案新趨勢

本次雜誌以2021年度專案管理大獎實務文章為主軸,為讀者報導2021年最具代表性的得獎成果,除了彰顯與鼓勵得獎企業、專案經理和團隊成...
獎出2022專案新趨勢
專案經理雜誌
《專案經理》雜誌是華人最有影響力專案管理雜誌,宗旨為擴大專案管理應用傳播。
邀您一同為深耕專案管理努力,您的參與,相信能為您的產品/服務,擴展商機, 無形中,也為專案經理雜誌的永續經營注入契機。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