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案管理
台灣中小企業如何擁抱 趨勢、永續轉型? ESG轉型需要靠解決力、 執行力與敏捷力加持!
2024/12/1 作家:專案經理雜誌
589
文/季平, PMP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於《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4)中指出,全球正受到「氣候變遷」與「地緣政治衝突」兩大危機的嚴重影響。由於地緣、人口、科技與氣候變遷等系統性轉變,使全球籠罩在不確定之中,進一步使全球風險與危機升溫。未來十年,全球面臨的十大風險,前三名依序為:自然災害與極端氣候事件、地球生態系統發生劇變以及生物多樣性減少。

ESG產業升級ING 不加入等同於提高企業風險
社團法人ESG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護木指出,極端天氣造成的損失每年逾千億美元,但這只是人類需要面對的眾多未來風險之一,其他風險還包含:地球溫度每上升1.5℃可能帶來的生態系統崩潰、糧食危機、水資源匱乏等,而聯合國倡議的「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是政府、企業乃至於所有地球公民,皆應共同推動的永續發展指導方針。

對於企業來說,過去追求盈利與成長,較少關注碳足跡等永續議題。如今,在聯合國的倡議下,越來越多企業將關注焦點從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轉向ESG(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也願意對社會提供相對應的回饋,並期許企業對環境永續發展有所貢獻。ESG企業不光替股東創造利益,還要兼顧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而利害關係人包括員工、客戶、供應商、消費者、社區、環境甚至國家。

鑒於不少企業對ESG或ESG產業升級感到陌生,甚至苦惱無從切入,也不知道如何整合企業或周邊資源,社團法人ESG永續發展協會希望喚起ESG認知、建立正確的ESG永續知識與能量、集結所需人力與人才及達成地球永續共好目標等四大成立宗旨,持續關注全球氣候變遷趨勢、發展永續綠色能源、建立企業永續策略,同時積極推動大學永續學程、建立台灣碳權交易中心等十二大重點工作,以期推動ESG正向能量、擴大社會影響力,使台灣成為全球ESG模範島。

企業導入ESG已是世界趨勢 國際供應鏈群起響應
「ESG好比一家公司的健檢報告,針對公司內、外整體表現做評鑑,不僅要財報表現亮眼、照顧好員工與股東,更需要承擔多一點社會責任、落實永續經營。」陳護木說。進一步拆解ESG,環境(Environmental)代表企業需重視環境永續議題,這部分包含減少碳排放、氣候變遷、環境永續、污染處理等層面;社會(Social)包含勞工問題及產品責任、資安風險及利益相關者異議等層面;公司治理(Governance)包含公司管理高層、主管薪酬、審計、內部控管、股東權利、企業道德、資訊透明、董事多元、企業合規等層面。

陳護木進一步指出,企業需要導入ESG的原因在於:可以成為企業內部的「重要管理工具」,對內能協助企業辨識公司在永續治理方面的重大議題、有效管理非財務績效,當企業面臨永續發展風險時,便可以透過ESG來積極回應企業內外部風險、降低風險衝擊與損失,並協助企業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越來越多企業認同並投入ESG轉型,企業加入ESG不僅對外展現永續理念與作為,還能提升利害關係人的認同感,累積社會信任感與提升企業形象,是對外溝通的重要管道,也更容易和國際接軌。他笑說:「永續發展已經成為現在進行式,連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SpaceX及特斯拉(Tesla)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等人也紛紛強調永續的重要性。」

跨國科技公司蘋果(Apple)早在2020年7月即宣布,企業的所有商業活動、製造供應鏈與產品生命週期要在2030年達到碳中和;零售業巨擘亞馬遜(Amazon)宣布2030年50%的出貨量符合零碳排,其他如:微軟(Microsoft)、NIKE、星巴克(Starbucks)、聯合利華(Unilever)、賓士(Mercedes-Benz)等產業龍頭也紛紛加入了鼓勵企業綠色轉型的Transform To Net Zero聯盟,致力於推動淨零排放轉型。Transform to Net Zero鼓勵企業從核心能力出發,自價值鏈到供應鏈推動本業綠色轉型。

舉例來說,企業可以從淨零產品出發,思考本業如何建立零碳產品或服務,或進行綠色升級,鼓勵企業價值鏈到供應鏈綠化,或者從產、銷、人、發、財等領域進行減碳,帶動企業發展新的核心能力,甚至新的商業模式。

歐盟早於2021年7月14日正式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計畫,未來業者必須購買憑證(CBAM Certificate)才能將碳密集型產品進口到歐盟,而進口到歐盟的水泥、鋼鐵、鋁、肥料及電力產品等,需要向進口國申報產品碳排放量,預計2026年起正式實施。據傳有歐洲大客戶七天內連發四封追殺令,告知供應鏈「不減碳就砍單」,顯見企業永續轉型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選擇題,而是攸關生存發展的唯一答案!

永續轉型=危機管理 不加入等著被取代
陳護木認為,ESG轉型是一種「危機管理」,不做ESG,企業將面臨被競爭者取代的風險,當然也面臨課徵高額碳邊境稅的風險,初步推估,如果企業什麼都不做,可能每一億元貿易額將新增800~1,200萬元的碳稅。以碳盤查來說,企業可以從快速碳盤查、計畫性碳減排到本業優化,最後找到新材料、新製程、新工法、新商模等「綠色設計(Green Design)」,也就是ESG產業升級。

舉例來說,照明大廠飛利浦(Philips)依照機場需求,設計3,700個LED燈具和照明設備,以租約方式和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機場(AMS)簽訂15年的照明服務解決方案,透過「產品即服務(Product as a Service, PAAS)」新商模,有助生產者延長產品壽命、強化產品功能,並能設計或製造出不易故障、容易維修、便於更新汰換零件及再使用的產品,讓消費者和製造商擁有共同的利益,開闢嶄新的「循環經濟商機」。

台灣則是推動「2050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計畫」,以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四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輔以「12項關鍵戰略」,落實淨零轉型目標。

針對碳盤查、碳中和、淨零、碳權買賣或其他ESG相關議題、數據分析及報告撰寫等問題,陳護木建議企業諮詢社團法人ESG永續發展協會等專業機構,針對不同產業屬性、公司規模與適合的ESG進程,擬定適切的解決方案或建立企業的「ESG推動策略地圖」,例如:ESG永續發展協會開設的「碳關稅申報家教班」,協助企業完成令人頭痛的CBAM申請,也提供ESG國際證照班課程,希望培訓公司內部員工,或對ESG議題有興趣的職場人士參與「綠領人才」培訓課程,以強化永續競爭力。

永續發展需要專案管理 敏捷人才助一臂之力
「我們非常希望具有專案管理或敏捷知識的人才加入ESG行列。」陳護木說,因為每一家企業個案都會衍生大小不同的專案,不論是公司內外部、縱向與橫向溝通,都會需要由具備專案管理知識與經驗的PM帶領ESG團隊克服難關。尤其很多企業或部門人員對於ESG並不熟悉,不知道如何整合企業能量或發揮各部門、個別成員的專業能量,也不清楚跨部門如何協調溝通,才能順著ESG轉型的道路前行,這種時候就需要協會PM與企業內部PM相互溝通協調,就不同面向的各利害關係人進行梳理及討論,透過舉辦各種會議與研習的方式,詳細說明永續趨勢、商機、永續報告書撰寫、碳權購買策略等ESG執行細節,幫助企業內部人員提升知能。

過程中視不同專案與進度,不斷迭代專案進展,所以也需要善用敏捷知識與手法,將每個工作任務及不同階段的迭代成果,一一落實於不同的短衝(Sprint)之中,團隊在專案執行期間透過站立會議、回顧會議等環節隨時溝通與彙報專案進程,或修正錯誤,滾動式檢討、調整、聚焦各部門與各專案的執行目標、進度與成效,協助企業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問題點,成功轉型並找到商業模式。

ESG路難行 迎難而上才能「轉骨」成功
陳護木坦言:「對很多企業來說,ESG轉型也是一場存續危機,但非做不可,所幸小廠比大廠更容易ESG轉型。過去是環境保護的ESG,未來將是產業升級的ESG!」他也鼓勵企業迎難而上,擁抱ESG轉型,為企業發展找尋新的永續契機,更歡迎對ESG有興趣的種子們加入永續的行列。

B型Power! ESG新典範

人類的商業活動應對所有利害關係人共益、包容且永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只有將工作專案化才能最有效地達成。身為雜誌總編輯,希望可以透過媒...
B型Power! ESG新典範
專案經理雜誌
《專案經理》雜誌是華人最有影響力專案管理雜誌,宗旨為擴大專案管理應用傳播。
邀您一同為深耕專案管理努力,您的參與,相信能為您的產品/服務,擴展商機, 無形中,也為專案經理雜誌的永續經營注入契機。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