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資料保存及數據創新應用為政府施政決策的重要工具,為在複雜的城市治理中化繁為簡,在城市發展的脈絡裡,將數位資料、物聯感知、地理圖資、空間影音……等多元資料,進行異質性且跨維度的連結,並以推動城市數據交換為基礎,將大量且複雜的業務資料,透過數據分析與AI協力,推動業務流程數位轉型,進而對業務與基礎設施給予智慧賦能,打造未來城市自主感知之願景。
公司名稱:臺南市政府智慧發展中心
公司簡介:臺南市政府智慧發展中心,下設數位創新組、智慧應用組、資訊管理組三組,為使資訊智慧化元素成為本市市政推動之利基策略,強化機關間「橫向協調」及「資源共享」,以邁向「服務型智慧政府」為目標,串聯政府服務與民眾需求,連結智慧科技應用、推動城市資料治理、完善資訊資源環境、開放資料服務加值、建立數位化線上服務,落實城市數據交換整合,以資料為軸線,驅動跨域創新服務。
專案介紹專案名稱:臺南城市數據治理推動計畫
專案團隊介紹:為因應智慧物聯網時代來臨及數位公民興起……等主客觀環境變化,落實數位政府、數位經濟、網路社會及智慧城鄉……等資訊科技政策之推動發展,引領資訊發展之戰略決策,創造智慧治理新契機,專案團隊扮演市府跨技術與跨領域之創新整合角色。
專案目標:擴展城市多元異質資料,建立友善數據交換環境。
建構城市事件管理機制,打造未來城市自主感知。
專案人數:38人
專案起訖時間:110.7~111.4
專案經費:864萬元
點擊看得獎心得影片臺南市政府自109年度起針對臺南城市數據治理,辦理市政資料資源盤點與中長期規劃,110年度完成「臺南市政府智慧SOA城市數據交換整合平台」建置,並預計於111年度建立城市3D數據中心及112年度打造城市自主感知,期許用四年的時間打造屬於臺南的未來城市,每一階段皆有明確的目標及平台發展願景,藉此具體控管整體計畫執行時間與產出品質。
為落實臺南市政府各局處資料治理作為,本府於109年起針對國內、外城市智慧營運中心(Intelligent Operation Center, IOC)進行分析比較,進而歸納各國現行IOC發展優缺點,而業務資料的管理與媒合,為城市數位治理最基本且重要的基礎建設;因此,本府針對18個一級機關進行資料供需盤點、媒合與案例研析訪談,掌握各局處業務數據保有現況與流通方式,推動城市資料治理發展。
業務資料盤點及供需媒合過程中,發現數據交換常見的瓶頸、痛點與挑戰,如下所述:
一、機關間資訊資源不透明。
二、缺乏資料流通機制。
三、跨域資料交換無媒合平台。
四、部分業務資料輸入中央機關系統,申請介接難度高。 承上可見,推動城市資料治理須由友善數據交換環境做起,因此,首要目標在於強化機關間「橫向協調」及「資源共享」,打造可容納資料百川,並以服務導向架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為基礎之「SOA城市數據交換整合平台」(以下簡稱SOA平台),打通市府整體資料網絡任督二脈,加速資料共享效率。
SOA平台以整合各機關地理資訊倉儲平臺為基礎,進行跨機關地理圖資整合及資訊資源流通(包含業務數位資料、物聯感知資料及空間影音串流資料),訂定共通性標準與介接規範,降低機關間資訊資源流通介接成本,加速媒合機關間資料交換應用需求,提供本府各局處線上瀏覽、申請、授權及介接,降低機關間資訊資源流通介接成本,加速媒合機關間資料交換應用需求,提升行政效率,並持續蒐集市政數據資料,規劃後續導入人工智慧服務、建構整合性公務決策及城市事件管理系統,達到城市自主感知,促進敏捷政府決策,進而提升為民服務品質。
本計畫規劃開放資料與府內資料分層管理架構,全國首創打造一站式資料生命週期管理程序,提供局處同仁彈性分類管理資料類型、公開與否、定義可開放欄位。以服務導向架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將傳統的資料供應,轉換為API服務共享,透過重覆再利用的交換機制,建立資料生命週期管理程序。
本管理程序亦讓資料提供端可彈性設定是否開放資料,系統即自動判斷將開放資料同步至政府資料開放平台,以利資料管理之方便性,並達成單一平台資料管理的目標,更重要的是本機制架構概念亦以國際資料治理研究所(The Data Governance Institute, DGI)所提出的資料生命週期管理為核心架構,發展出智慧SOA城市數據交換整合平台。
本計畫持續推動中,目前專案所帶來的階段性效益如下:
一、對內:增進機關橫向資料整合效率,節省時間成本。
二、對外:便利民眾獲得一站式市政服務,創新資料應用。
三、對上:打通中央、地方縱向資料傳輸,共創數據加值。
府內同仁透過平台引導式發布流程即可自動發布API,並且透過線上審核流程即可授權應用系統介接,對比過去應用系統還需要額外開發API,不僅可以省去辦理軟體採購及公文往返溝通時間(每案節省至少28個工作天),更可節省軟體發包經費(每支API開發節省至少15萬元),因此依據本計畫資料供需盤點結果82項需求,透過SOA平台進行媒合介接,總估計節省超過1,000萬開發經費,節省超過2,000天時間成本。
在本計畫中影響團隊最深的關鍵因素,莫過於組織跨域協作所花費的心力與時間,為有效促進局處資料供需媒合,最重要的溝通案例在於「建立三層式府際跨域協作機制」。首先,第一層與機關首長持續推動資料治理深化業務應用,並藉由首長會議訂定資料治理共識與資料供需確認;其次,第二層與業務長官現地訪談確認資料應用需求及創新服務案例探討,藉此更深入了解資料流通價值,持續溝通資料應用合作議題;最後,第三層向業務執行同仁培訓資料服務發布方式與API引用申請流程,並凝聚資料跨域協作之共識。上述協作機制儼然已形成臺南市政府資料治理年度循環作業,藉由盤點供需到凝聚共識再到追蹤上架,藉此建構本府局處資料共享生態鏈。
數位創新服務不僅是做好「資料治理」,更需要升級至「數位治理」,並推升至「智慧政府服務」,SOA平台企圖收容上架的不僅是資料型API,更包含應用服務型API,因為我們知道建構在資料基礎之上的應用服務型API共享,才是提升資料價值及推動服務型智慧政府的第一步。本計畫導入主題式創新服務設計循環作業,透過資料供需媒合會議,針對高應用需求的資料,以標竿案例實作促成資料上架,並以「資訊資源再利用」之服務精神,提供有資料運用需求之機關或民間企業申請介接,共創正向的城市數據治理循環,且確保整體服務可持續性。
結語透過平台營運推廣及資料供需媒合輔導,持續擴展府內局處的多元異質資料流通;並透過蒐集物聯網設備資料及整合本府3D建模、國家三維底圖資料,並且定義城市事件蒐集與管理,落實平時巡查、事件應變與事後檢討……等城市治理作業,以利整體資源加值應用。
以發展臺南服務型智慧政府為目標,除了建構完整城市數據交換機制基礎建設外,更重要的是打造未來城市自主感知能力,利用跨域資訊資源,主動分析挖掘城市問題(如:道路清潔巡檢、違規停車感知、道路坑洞發現……等),因此本中心後續規劃111年透過3D GIS技術建構臺南城市數位孿生,透過AIOT與邊緣運算研發,建立城市感知網絡,並在112年建立無人機城市巡檢機制,將巡檢辨識結果共享市府各局處,以利城市事件發生時,各機關可敏捷地進行決策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