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案管理
專案成功並不難
2024/12/1 作家:DK 耀尊
241
作者/DK 耀尊 AI博士, PBA, PMP

三階段的需求管理
如果從需求管理的角度來看商業分析,每個專案都只是為了滿足某些特定需求而已,管理方式也只是根據不同的需求階段,而採用不同的管理技術、工具和溝通協調方法。以這角度來說,專案大致上可分為三個需求階段:
一、了解需求(情境分析)
在這個階段中,我們要找出客戶最想要的是什麼;而這種時候最常用(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帶著十足但適當的好奇心,深入詢問客戶需求背後的原因,這就是被稱為「五個為什麼(Five Whys)」的詢問法。這方法其實不難,只要帶著好奇心與熱誠,透過持續深入追問「為什麼這樣想?或這樣做?(建議問個五到七次左右)」,在互動的過程中,以輕鬆聊天的方式了解客戶深層的想法,將得到的答案連接前因後果,畫成一張因果關聯圖。

透過這張帶著客戶想法因果的關聯圖,從鳥瞰的角度找出客群的共同和不同之處;這不僅能幫助我們發現客戶族群共同喜好的立基點,也可以了解什麼是驅動客戶想要滿足需求的背後原因。

雖然這聽起來似乎是企劃或研發的工作,但在過去的經驗中,行銷團隊經常是將這件事做得最好的,因為在產品開發的流程中,行銷團隊通常是從產品還沒真正開發出來之前,就開始著手了解客戶的人。因為他們必須了解客戶真正的渴望,才能更好地向企劃及研發團隊,提出足以抓住客戶心理的產品特點,並且透過各種行銷方法在適合的通路,讓產品真正地被看見。

二、校準需求(融入情境)
有些行銷、產品甚至研發團隊為了抓住客戶的心,除了出門拜訪、實地訪查之外,甚至會在第一線親身感受客戶的生活情境。經由這些經驗來研發出客戶真正想要的產品,這就是「如果不貼近客戶,怎麼讓客戶愛上你?」的真諦。有時候甚至要像黏住客戶的影子一樣跟著跑,充分體驗客戶的日常生活。

但我們不是忍者也不是魔法師,不可能藏在客戶影子裡,所以,該怎麼辦呢?其實作法很簡單,但能做得到的團隊並不多。以某間食品大廠想推出新泡麵為例,因為總公司不在客群所在地,即使經過嚴密且大量的市場調查,還是無法確定客群的飲食喜好;於是,公司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在幾個客群的社區裡都租了間房子,並且派了幾組行銷、研發和產品企劃團隊,直接在社區裡住了下來。

公司規定每個團隊從上下班、吃住交通都要和當地人一樣,親身體會當地的生活情境與文化,持續整整兩年,每個團隊深刻體驗當地客群的飲食、購物習慣、鄰里間的交流方式。直到產品推出的時候,這些經驗都成為了產品設計、包裝、行銷語言,甚至是銷售通路的重要知識。

因此,不只當地客群,也包含其他地區的相同客群,全都因為那幾款新泡麵而掀起了好幾波搶購熱潮,連宣傳海報、立牌都被搶光,不用說產品供不應求,最後更變成了國民美食。你說,這一切值不值得?

三、滿足需求(持續確認)
其實,不只是吃的用的,就連電器、交通工具的喜好與取捨,都會因為各種環境條件改變,而發生很大的不同。就像你手中那塊方方正正、叫做智慧型手機的小東西一樣,也不過花了十幾年就橫掃全球。還有人記得什麼是PDA嗎?現在提起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個人數位助理,簡稱PDA),早已經像是化石一樣古老又久遠了。

這些需求的改變,不只歸功於技術,更要歸功於對市場、客群的持續研究、測試與了解,而這一切則是行銷業務、產品企劃和技術研發的共同責任。每個團隊在不同階段中,透過專家會議、焦點團體、問卷回饋、產品雛形測試等方式,蒐集專家、顧客、客群或嚐鮮者的意見回饋,找出隱藏在社會脈動中的變化暗潮,藉以找到最重要的特點來優化產品。

例如:手機廠商會組織各種不同組合的焦點團體,以了解不同族群對於手機的操作方式、螢幕大小、整體設計及應用需求的差異。各種日常用品也會組織焦點團體或市場調查(包含試吃、試用),來取得客戶的直接回饋,例如:零食、飲料、洗髮精、鍵盤、滑鼠、各種用途的汽機車等,只要是你想得到的產品,都會在這串列表上。

遊戲公司也經常會在測試版及先行預售版中,推出各種新玩法或新設定,一來是吸引玩家嚐鮮,二來也是希望能從玩家的回饋評論中,找出玩家最在意、最想要的玩法與功能,藉以持續改善,進而吸引更多的玩家購買遊戲。

這些聽起來跟銷售和產品有關的事,似乎是業務或研發團隊才該做的?不,業務最擅長的是把產品賣出去,研發最厲害的是把產品做出來。了解客群的需求,可不是這兩個團隊的主要任務;那企劃部門呢?也不完全是,企劃最重要的是將需求轉化成可靠、可執行的計畫,而不是探詢與了解需求。

在過去的經驗中,除了少部分厲害的業務和企劃之外,通常都是行銷團隊對客戶的喜好最有感覺。因為距離客戶最近的,其實就是行銷活動,最能體會客戶真正需求的人,當然就是行銷團隊囉!所以,再一次老生常談:「不貼近客戶,客戶怎麼可能愛上你?」

掌握需求變化帶領專案成功
雖然文章寫到這裡,我好像把行銷部門推到需求管理的第一線?但並不是。因為每一個工作都可以透過持續掌握需求變化,來讓手上的專案更加成功。

雖然說要讓專案成功,除了滿足需求之外,行銷及銷售通路的佈局、不同客群的交叉發展策略、面對競爭的快速應變與方針、內外資源整合與協調,甚至各種利害關係人間的角力關係,例如:法規監理機關審查、投資者觀點、供應商關係等,都可能是成功專案的重要元素。但是這聽起來,莫非要打造成功專案似乎必須包山包海、無所不能?那你就想太多了。

讓專案成功其實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做好需求管理,也就是我不斷重複再重複的:了解需求、校準需求和持續因應需求變化這三件事,而這剛好就是商業分析的核心重點而已,商業分析就是這麼簡單。要讓專案成功並不難,只要以需求管理為核心,讓團隊保持聚焦專案的最大價值,持續探索並滿足變化的需求,那你的專案就離成功不遠了。

B型Power! ESG新典範

人類的商業活動應對所有利害關係人共益、包容且永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只有將工作專案化才能最有效地達成。身為雜誌總編輯,希望可以透過媒...
B型Power! ESG新典範
DK 耀尊
AGI 人工智慧科學家/商業暨產品規劃顧問;10年技術創業,10年業務、專案與產品管理經驗;樂於分享關於策略思維、經營管理、商業分析、組織領導的知識與技巧,還有一些有點腹黑又真實的人性與人生經驗談。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