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國發會預測,臺灣整體人口於2060年將低於1,800萬人,且人口更集中於六都,傳統產業在地方將更難以存續。故行政院將2019年訂為「臺灣地方創生元年」,鼓勵國內中小企業以經濟力、特色力、整合力三大概念發展城鄉事業,透由地方場域改造活化、在地文化塑造、特色產業發展、商業模式創新,健全企業體質的實際行動,發揮在地示範性與影響力,加速地方產業轉型、提升產業競爭力,及創造在地就業機會,帶動人口回流、產業傳承與區域均衡。
工業技術究院產業服務中心以「環島服務X智慧行政」模式,於107年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製訂相關創新作業辦法與輔導模式,自始為臺灣中小企業推動城鄉創生與產業創新翻開新頁。
公司名稱: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服務中心
公司簡介:工業技術研究院是國際級的應用研究機構,以世界級的研發機構、產業界的開路先鋒為宗旨,現為國內最大的研發法人機構,長期帶動臺灣產業發展,創造經濟價值,增進社會福祉為任務,為國家技術研發的推手、也為中央政策執行的幕僚。
專案介紹專案名稱:推動中小企業城鄉創生轉型
專案團隊介紹:城鄉創生推動小組是以工研院產業服中心環島部署為基礎,肩負中央政府交付中小企業城鄉創生之政策任務,集聚科技、人文、管理人才,充分了解、整合在地服務網絡,公私合力推動、重視成效管理之專案團隊。
專案目標:1. 環島在地服務,遴選魅力個案
2. 多方整合管理,公私協力整合
3. 永續策略研究,有遠見的洞察
4. 智慧科技部署,具決策的部署
專案人數:22人
專案起訖時間:107.1.1~109.12.22
專案經費:90,583.5 (萬元)
點擊看得獎心得影片此一得獎作品是輔導國內中小企業發揮影響力,帶動城鄉創生轉型發展,非常符合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的三個願景領導—「ITRI Outreach Arm、Industrial Policy Guider、ITRI Business Force」。本專案團隊主管擁有策略領導的能力,讓專案部屬擁有自我領導的能力,且重視團隊成員之專業提升。我們產服中心的同仁都非常的優質,擁有當責心、企圖心與有遠見的執行力,今天有機會得到標竿專案獎,相信是實至名歸,再次感謝各界的支持與肯定。
地方創生為國家長期發展戰略中不可缺少之一環,強調城鄉發展均衡、人口回流與產業永續,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擁有環島在地服務能量、長期整合多方資源、永續策略與智慧科技管理手法,可發揮科技力、在地力、整合力為城鄉發展加值。在世界同步倡議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指標的當下,本專案團隊相信科技加值將對城鄉永續帶來莫大貢獻,此次推動城鄉創生轉型輔導計畫,能更加接軌地方發展所需、補足缺口,為國家長期發展帶來實質貢獻。
建置系統掌握進度 因應環境快速轉換此次競賽之專案執行期間為107~109年,係為該政府專案之執行覆約範圍,整體計畫執行經費高達9億,在計畫執行初期即明確規範執行目標跟預期成果,團隊運用北中南東在地部署、多方資源整合、永續經營策略與智慧專管,強調敏捷式管理,以完整的線上行政專管系統定期掌握個案執行進度,並作好成本與品質管控,使得所核定之216個個案能準時結案、並致力符合專案管理品質要求。
因本專案為全國整合推動,訊息的傳達跟同步是基本條件,應該可以說是「每天都在溝通」!對專案團隊來說不僅是在進行對上(業主)的溝通、對下(企業)的溝通,也包含專案團隊內部的溝通。
社會與環境的變化,常常會影響初始制度與規章的建立,與時俱進是做為專案管理的基本條件。以107年花蓮震災為例,業主指示加重對災區提出關懷方案,在專案團隊的加速應變與執行下,吸引災區企業提出創生方案、帶動地方振興,深獲災區中小企業的肯定;而專案團隊也致力因應企業營業需求的不同來不斷優化相關SOP,透過建立即時雲端回報系統與不定期會議,條列個案作為強化SOP之依據,在執行三年內皆能敏捷回應企業之業務執行需求,提供計畫在財務、KPI、人力之變更,獲得企業高度肯定,為未來疫情發生時之變通佈下敏捷基石。
城鄉創生轉型輔導計畫的最大挑戰是在第一期結案後110~112年之間適逢疫情,使前幾年投入城鄉創生之營運機制遇上成效永續考驗,當旅遊人口難以流向城鄉、製造業面臨轉型,數位轉型與科技導入則成為當務之急。專案團隊透過細部個別診斷與長期陪伴策略,即時修改輔導策略、對執行個案進行績效管理與方法變更,因應環境趨勢快速轉換執行方法,期待2023年在國際社會交流逐步恢復正常之際,國內城鄉能及早做好準備,迎接後疫情新時代的來臨。
持續推波助瀾 不流於表面績效本專案已步入第二期,故處於持續推動階段,相關城鄉創生發展績效指標成果斐然,工業技術研究院為國內最具規模的研發法人機構,擁有多項科技研發成果,已連六年獲得「全球百大創新機構」,是亞洲獲獎最多次之研究機構,獲獎次數亦居台灣之首,此次專案讓產業服務中心更扮演國內產業界與工研院單位的橋接器,時時刻刻洞察地區產業趨勢脈動與業界需求,提供多樣化之創新服務方案,帶領產業創新與成長,對我們來說它不僅是專案執行、更是事業發展的基石。
制度文化的建立是專案管理的核心,地方創生發展所面臨的事物瞬息萬變,而相關SOP的管理規定僅做為通則,難以做為不變的原則,尤其在原鄉與偏鄉的個案常面臨制度、法規、環境、在地整合面向的挑戰,專案團隊無法將管理原則做為教條工具來規範地方中小企業,而是不斷學習做為引導角色,陪伴中小企業適應專案制度的基本規範並落實創生事業發展,進而透過成果的分享與聯誼推動,讓績效能夠不流於數字的表現,而是具有探討學習價值內化亮點。
不吝於分享 不羞於學習專案管理五大流程的每個階段,皆需要在專案內部或其他類似專案的推動不斷進行學習優化,才能逐漸演變成更具體制、人性、效率的管理模式。以本次專案為例,在啟動階段並沒有所謂的「地方創生方法」可以參考,能借鏡的其他專案也無法全面一體適用,加上專案推動往往具有時效性與急迫性,充分地吸取經驗、果斷決策是做為新型態計畫的必經之路。不要吝嗇分享、也不要羞於學習,樹立起良好的制度文化,這才是最重要的專案管理態度。
有幸能於城鄉創生為題獲得獎項,實質給予團隊莫大的鼓舞與肯定,讓團隊的每位成員明白平日看似無奇的工作,也能成為國際級機構眼中的「標竿」,往後更應該兢兢業業,發揮服務熱忱,持續帶動國內中小企業城鄉創生轉型,不僅照亮他人,也是成就自己。
結語一、謀定而後動:從專案啟動的當下,充分對政策發展、整合資源、現行模式、社會環境、目標願景與內部能力進行充分了解與溝通,制訂出可操作的方案。
二、制訂與檢視:充分實踐共識方案,上下雙方溝通暢行無阻,定期對反饋進行改善與彈性優化,以符合現實所需。
三、分享做學習:經驗交流比落實規範更為重要,相同規章在不同的風土人情亦會有相異的發展,在環島落地服務的系統下,更要勤做群組分享。
四、士氣和熱情:好的管理原則、良善的溝通氛圍,練就團隊人員的成就與積極的工作態度,也能使長期培養的專案團隊有更高向心力、凝聚力為專案管理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