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工到藥廠總裁 娜姐的三非三沒不設限人生
2022/6/1 作家:專案經理雜誌
2786
文/陳俐妤, PMP
如果你手上的牌不盡人意,你會選擇放棄這局還是持續努力呢?8歲那年的她,下課後的第一件事並非與同學嬉鬧玩樂,而是要到媽媽的成衣工廠幫忙,才能賺錢養家貼補家用,這樣的半工半讀生活一直持續到中學結束……而在這樣的環境中她是如何逆襲從小女工搖身一變成為台灣輝瑞總裁呢?
你想像中的總裁是什麼模樣呢?正經八百、氣場強大、嚴肅……這些描述容易讓人們正襟危坐、不由得緊張,但見到本人後,就會發現,原來總裁也可以如此和善、風趣。「大家好,我是Cellina葉素秋,因為Cellina太難發音了,所以叫我娜姊就行」葉素秋笑著說。
三非三沒又怎樣?
不設限才是Key Takeaway
小女工、又三非三沒的,那怎麼有辦法當到藥廠的總裁呢?所謂的三非三沒就是非會計系做財會逾二十載、非傳播相關科系做公共關係、非法律相關做合規;沒留過學做亞洲區CFO、沒藥學背景做藥廠總裁、沒主動升遷。
Cellina葉素秋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之後進修了企管相關的EMBA,但工作內容始終與企管不相關。她做過基層小會計,且在財務領域裡打滾了20餘年。20年裡她永遠都是部門裡最強的後盾,且在一年之間Backup了12個人的工作。「一般的會計養成大約需要5年,但我一年之內就把他學透徹了,非會計系做財會逾二十載。這是第一個非」她說。
二非,是當時她在帝國菸草(Imperial Tobacco)擔任財務長(Chief Financial Officer, CFO),某天老闆向她提起公司需要一個能和政府打交道的公關,且由於菸草產業對於法規、稅捐是非常重視的,因此希望她嘗試擔任公關一職,Cellina當時心想:「開什麼玩笑,我沒做過傳播也沒讀過新聞你怎麼敢讓我嘗試?」但後來轉念一想,既然老闆都不怕了,那為何不去嘗試呢?因此她去做了公關。
隨後,她轉身投入了微軟(Microsoft),也是從CFO做起,在CFO做到一個階段成熟之後,老闆向她提出到中國分公司幫忙的提議,因為當時中國的Compliance Issue(合規問題)很多,她心想:「那豈不是要像FBI一樣調查,看誰做了什麼貪污犯法的事情,我又沒有做過又沒有念過法律也沒相關背景真的可以嗎?」此時,老闆只丟了一句話給她:「只怕你不敢來」。於是在老闆的「激勵」下,她展開了約兩年半的兩岸往返,雖本身沒有法律背景,但她依舊做了合規,這就是第三非。
身為土生土長的台灣人,Cellina與大部分台灣人一樣,沒有出國唸書,因此「英文」只能透過學校教的及課外讀物來補足,在學習英文這件事她從未讓自己放鬆警惕,每每要到國外開會前她都會要求自己在未來的一個月新聞只能看Cable News Network(CNN)、報紙也只能看英文的,因為這樣才能澈底地融入全英語環境,Cellina說:「最難的永遠不是商用英文,而是聊天的閒話家常的英文,如果不逼自己了解其他資訊,當其他人在聊運動、藝術……,就會發現自已一句話都插不上,這非常尷尬。所以必須在出國的一個月內就讓自己融入全英文環境裡。」
「也不怕你們笑,但我每次的轉變都是被老闆逼的」Cellina笑著說。老闆也曾經和她說過,如果你再不努力爭取,你就沒有工作了。當身邊的人都不斷的在持續向前時,如果只有你原地不動,一來你會擋到別人的路,二來你很容易就被取代了,雖然Cellina沒有期望自己一定要做到什麼樣的大職位,但機會來了就抓住,自然就不得不向前跑。
由以上三非三沒可以看出Cellina與大眾的不同,在大多時候當遇到工作、生涯的選擇岔路時,往往我們會給自己非常多的理由,例如:不是該產業背景、不是該領域專長、對新領域陌生……以至於……等等的理由,但在Cellina眼中,唯有把自己看事情的角度拉高、把握3個Key Takeaway—勇於嘗試,不要自我設限、該換工作就換、讓你的工作變的熱門才能將自身價值拉高,點石成金,如同Cellina分享的 You talk like a country manager;You took like a business person才更有機會再往下走下去。
化劣勢為優勢,探索自我能力
有一次會計部門要找Manager,當時Cellina心裡想:「我在會計部也工作了一年了,一年之內又Backup了12個人的工作,應該會是我的。」但結果並不是她,於是年輕氣盛的她找到主管詢問,主管的回覆讓Cellina感到五雷轟頂,主管告訴她:「妳有沒有發現妳永遠是最後一個知道事情的人,不是努力工作就會成功,而是要學會人與人的溝通,如果妳連跟團隊相處這都做不到,我怎麼放心將團隊交給妳?」因為這句話她便開始思考,她願不願意追逐人生目標而有所取捨?雖本性是內向害羞的,也不是那麼擅長跟其他人打交道,但在思考後Cellina發現,如果她需要更多影響力就需要有更多貢獻,因此她開始參加社團,開始學習與人打交道,讓長官們看到她真的是可以帶人的。Cellina說道:「我很感謝這位主管,他算是我生命中的貴人,也是因為他跟我說了如此真實的話,我才知道該如何改進。」
跳脫舒適圈Comfort Zone
某次老闆向她提起,因為要退休了,所以公司需要找一個懂台灣市場的人接班,且希望Cellina可以來接替這個位置,她當時心想:「Are you kidding me?怎麼可能?」娜姐一直以來都是做財務相關,沒有相關醫學背景對醫師們也沒有任何接觸。明眼人都知道,做生意這件事,人脈是非常重要的,但因她沒有知識、人脈、背景,該怎麼去面對新夥伴們?甚至是當他們的總裁?所以一剛開始Cellina是拒絕的,因為害怕,所以先否定自己,因為CFO做得太開心了,以至於不願意走出她的Comfort Zone。直到某天她的HR幫她做了一場深度的Coaching,HR和她說道:「Cellina妳不是一直以來,都跟我們說女性要出頭天、女性要更有自信,我們應該要以身作則不是嗎?現在有這麼好的機會妳反而卻步了,平常跟我們講的那些都是隨口說說的嗎?」因為HR的這番言論點醒了Cellina,因此她並決定以身作則接受這個Interview。「That's how I get to this job」她笑著說。
不用過度擔心自己適不適合,Cellina也曾以為自己會做得很辛苦,但後來才發現,原來她是塊天生的料,當上總裁後,藉由僕人式領導造福更多人、服務到更多團隊,能夠發揮更多的影響力,即使這個工作真的好辛苦,她也覺得甘之如飴,且這樣的快樂不是金錢所能衡量的。她也提醒:做事時保有兩種心態,一是成長心態,二是固定性心態;成長心態的人會說我現在不會,但是不表示我以後不會,我去學我就會了呀;固定性心態的人則是遇到困難時,會說好難,不要做因為多做多錯;可是成長心態的人會說我們來衝撞看看,也許我會成功;固定心態的人碰到了挫折,失敗的時候他會很懊惱說我又失敗了,我不行了;可是成長心態的人會說,你看我又學到了、我下次要Lesson、我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這個固定心態跟成長心態的差異。如果你有帶團隊的,這更是一個非常好的文化建立。
別再做時間管理,能量管理更是重點
在忙碌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討論時間管理這件事,但Cellina卻說:「你是沒辦法做時間管理的」。扣除掉睡眠,一天頂多16小時,你該怎麼在有限的時間內讓自己隨時保持熱情,可以很有幹勁,又可以很Enjoy在你的工作中,「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能量管理」Cellina說。
什麼是能量管理?職場工作者為因應職場上的工作要求,及為了保持工作競爭力,往往會不斷地延長工作時間、拚命爭取,以至於身心越來越疲累,且面臨崩潰。然而,延長工作時間並不能解決問題根本,原因在於時間是「有限」的資源,但能量「無限」。能量管理第一點是身體能量(Physical Energy),適當的營養、運動、睡眠與休息,第二個是情緒能量(Emotional Energy)每當自己感受到正向能量,工作表現也會格外突出;反之,則會使工作表現大打折扣。第三個是專注能量(Mental Energy)一心多用會降低生產力,當你暫停手邊工作去處理別的事情,會使原先的工作需要花更多時間才能完成,因此必須專注才能提高工作生產力,你的腦袋思維有沒有辦法To the point(切中要害),且做好Decision Making(決策),第四個面向是從生命的意義孕育出的能量(Spiritual Energy),也就是說你心裡的存在感及意義感有沒有感受到獨一無二的意義、使命感。如果在這四個面向都能夠取得平衡,那麼每天就可以源源不斷有新的能量。即使時間不夠,呈現出來的狀態都會是好的,因為你會仔細打算、因為你腦袋靈活、因為你不會隨便發脾氣、因為你會知道你做這些工作的意義在哪裡。
給自己的學習時間限制—12本筆記
大家都知道耶穌有12門徒,Cellina剛好也有12本筆記本,這是她與自己玩的一個小遊戲,每到一個環境,她都希望自己可以快速學習,因此一本筆記寫3個月,也就是36個月,3年之後,她就強迫自己要換新工作。而無論是大小會議,她都會將會議的注意事項,以及這個會議是要達到什麼目的等資訊寫下來,當工作結束後,Cellina就會開始審視自己今天哪裡做得好,哪裡能更好。她用這樣寫日記的方式來刻意練習,朝自己心中的目標慢慢地去精進,每天只要進步1%就好,一年之後就會進步37倍。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Opportunity never comes and prepares.) 不敢講說你準備好了機會就會來,但是可以很肯定的是若你不準備機會永遠不會來,想做就做,而且要過得更精彩,如果做得夠好,機會、貴人就會跑出來,就會莫名其妙有人來逼你要換工作。Cellina說道:「我覺得很多東西就是要從心裡出發,知道你的熱情在哪裡,知道你的呼召在哪裡,然後把自己給調整好,不管是軟功夫或是硬功夫,不管是你用什麼手段也都好,調整好就好。」
要勇敢去跨越自己的舒適圈,克服自己害怕失敗的這種恐懼,要去挑戰自己,失敗了不可恥,失敗的同時代表你又學會了一件事情。
《專案經理》雜誌是華人最有影響力專案管理雜誌,宗旨為擴大專案管理應用傳播。
邀您一同為深耕專案管理努力,您的參與,相信能為您的產品/服務,擴展商機, 無形中,也為專案經理雜誌的永續經營注入契機。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