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林立中殺出重圍 鮮乳坊定位「農業整合」 公司 把牧場當成明星捧
2024/12/1 作家:專案經理雜誌
707
文/鄭郁蓁
台紐經濟合作協定預計明年2025年上路,紐西蘭牛乳將以「零關稅」進口,將嚴重衝擊本土酪農生存。國內新興乳品品牌「鮮乳坊」,創立之初,就知道將面對此嚴峻環境,仍勇於挑戰。今年創立邁入九週年,鮮乳坊作為後起之秀,在國內眾多牛乳老字號始終屹立不搖的競爭壓力下,殺出重圍,且歷經疫情三年挑戰,今年成功邁入第九個年頭,繳出亮麗的成績單背後,相當大程度有賴於其將自己視為「農業整合公司」的定位與管理方式。
「我們的整合可以理解為,我們就像是經紀人,而牧場是我們的明星,我們要告訴消費者,這些明星有多棒!」鮮乳坊永續專案經理吳妮庭解釋,「鮮乳坊」與國內六家牧場合作,分別是位於彰化、雲林、嘉義、台南等地區的「豐樂」、「許慶良」、「幸運兒」、「嘉明」、「桂芳」、「雙福」等,鮮乳坊負責全量收購這些牧場生產的乳品後,扮演「經紀人」,推銷介紹給消費者。
因此,每一瓶鮮乳坊的牛奶,外包裝都會分別介紹,是來自哪一個牧場,「鮮乳坊」則像是一塊為消費者掛保證的招牌:「我們的鮮乳一定最好喝、品質最好。」實際喝一口來自豐樂牧場的鮮奶,甜度不僅比一般市售鮮奶還甜,還帶有一點獨特玉米的香氣。吳妮庭拿著手中這杯鮮奶,告訴我們,正是因為「鮮乳坊」的鮮奶,每一口都是來自優質牧場。
吳妮庭解釋,牛奶品質的其中一個衡量指標為「體細胞數」,越健康的牛隻體細胞數越低,根據國家標準(CNS),A級生乳體細胞數需低於30萬/mL以下,B級則為30萬至50萬,當市售鮮奶多在A級時,鮮乳坊的牧場明星們,體細胞數每天都維持在20萬以下,可見乳牛相當健康。
另一個評鑑牛奶品質的指標還有「乳脂肪」,乳脂肪中富有脂溶性維生素A、D、E,同時也影響牛奶的風味濃郁與否,以及奶泡的綿密程度。在國家標準(CNS)中,乳脂肪大於3.0%即符合生乳品質。在日本,乳脂肪3.5%即可標示為「特選牛乳」,而鮮乳坊的牧場所產之生乳年平均皆近於4%,也因此風味較為豐富,更是許多餐飲業者與消費者熱愛選用的原因之一。
「共好」方式 天天打造更好的鮮奶
然而,一瓶品質優良的鮮奶,絕不是只有一名酪農的事,要天天達到優於市售平均的鮮奶,實際上需要一整個團隊的努力。對消費者來說,鮮乳坊是經紀人,但並不僅止於如此,鮮乳坊除了面對消費者,還同時是牧場的後援者。為了讓酪農能夠永續經營,鮮乳坊以高於市場標準收購生乳,「我們想讓酪農知道,努力養牛,可以拿到更好的報酬。」
近年乳廠平均收購價格為每公斤34.6元,且已經凍漲十多年,而「乳脂肪」則是作為收購計價指標,乳脂含量越高越好,農業部因此定出上、下限,確保有基本收購價保障酪農,但上限卻僅達3.6%,也就是說,即使農民擠出更好的乳品,也沒辦法得到更高的收入,鮮乳坊則打破這塊天花板,「我們的酪農因為投入更多飼料成本,而養出3.7%、3.8%的乳品時,就應該給他更多。」
因此,吳妮庭表示,鮮乳坊自訂計價衡量標準,每年和酪農討論,除了乳脂肪、品質、還包括生產履歷標章取得等,雙方約定好,只要做得越好,每公斤生乳,就給農民更多報酬,「我們得到更好的鮮奶,農民就該得到更好的報酬,藉此達到共好」。但是,並非所有牧場酪農,天生都懂得如何讓乳品變得更好喝,也不一定懂得照顧牛。
「你做不到,我可以幫你!」吳妮庭表示,為了讓合作的牧場可以精益求精,鮮乳坊團隊以輔導方式,提供牧場獸醫資源、飼養管理方式,包括牛該吃哪些東西、健康管理、飼料數值管理等。從牛該怎麼吃、生病了有醫生看、甚至乳牛居住空間夠不夠、有沒有灑水設備等,到提供專業的沼氣發電資訊、飼養數據分析,這些外聘顧問的費用,只要牧場願意,鮮乳坊專業團隊會直接進駐牧場,免費提供協助,就盼為牧場升級。鮮乳坊堅信,「共好不是只有給錢,還要能帶動整體酪農業產業升級。」
重視動物福利 把榨乳權還給乳牛
也就是說,如今企業都在談ESG時,自詡作為一個「更好的」乳品品牌,鮮乳坊早就在企業DNA中注入ESG因子,創業之初便關照酪農生產,重視台灣在地乳品產業,讓產業永續外,鮮乳坊也投入環境循環永續,作法是「回到產地」。
吳妮庭介紹,鮮乳坊是全臺第一個將動福標準納入合作協議的品牌,動福標章市佔超過60%,鮮乳坊合作牧場的乳牛,可以說是比其他牧場過著「更人道」的生活環境。「就像人產後哺乳的脹奶會疼痛,不擠奶就會堵塞發炎,乳牛媽媽也有同樣的困擾,奶疏通了,才會舒服,不會生病。」
為了把「榨乳權」還給乳牛媽媽,讓牛自己決定何時要榨乳,2021年時,鮮乳坊合作中規模最大的豐樂牧場,率先導入四台「自動榨乳機器人」,大為提升酪農擠奶效率。有別於過去牧場的乳牛必須配合農場主人作息,一天分早、晚固定二次擠奶,在學習訓練下,現在牧場的「乳牛媽媽」,一旦漲奶想擠奶,不必等農場主人,可以自己走進柵門,自動榨乳機器人的機器手臂就會自動清潔乳頭、完成榨乳,一旁螢幕還會立刻顯示,今日的乳品值和產量,一切都全自動化。
豐樂牧場的酪農回饋鮮乳坊夥伴:在科技技術協助下,每天足足多出四小時,而這多出來的時間,就可以進行牧場各項管理優化,「讓乳牛過更舒適的日子」。例如:擔心新生小牛怕熱,農場就可以建蓋負壓牛舍,提供給小牛當「新生兒房」,除了溫度控制在攝氏15~20度外,負壓也能將病毒、細菌隔絕在外,小牛育成成長率大為提升23%,如今已接近99%。
吳妮庭進一步表示,其實榨乳機器人的購買,是利用每年企業的盈餘,透過每年年終紅利分享時,回饋給酪農,只要有賺錢,就會和酪農分享,讓他們優先投入在動物福利的改善。
利害關係人溝通原則 幫助彼此找到合適的價值
回到鮮乳坊本身,並非只要面對牧場還有消費者。吳妮庭指出,企業本身也需要永續,必須收容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期待,包括酪農、消費者、股東、客戶、當然還有公司自己的員工,每個人期待都不同,不能只站在自己的位置思考,必須幫助彼此找到最合適的價值,達到共好、互助。
「這個共好不是追求雙贏」她直言。鮮乳坊追求的,更像是幫助彼此找到適合的價值,一起追求共同利益的最佳化。因此,她的角色就非常吃重,需時常與酪農、消費者、客戶和老闆等進行訪談,真正挖掘出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期待,包括有專案推展時,一定會出現落差,從中拉出來討論彼此如何對接需求,最後整合在策略中。
「一開始也像摸著石頭過河」吳妮庭坦言,公司關注永續,致力打造一個更好的世界,因此在三個層面上,包括公司治理、社會責任及友善環境,都要提出具體的永續行動,然而要推展永續專案時,事實上,夥伴們都很陌生,面對大部分都是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就需要大量的來回溝通。例如:光是推動綠色採購時,就必須同時讓採購單位了解外,還必須讓其他單位了解如何選擇適合的供應商,都需多次來回溝通。
她坦言,自己在協助公司申請B型企業時,要先知道企業在整體永續分數的落點在哪,了解原先不足處、哪些地方需要加強外,還需要更進一步思考,怎麼做才能做得更好,最後終於可以通過獲得認證,「面對每個專案,都要先思考企業要達成的目的,和自己企盼做到的目標,然後做出整合所有人期待的策略。」
面對紐西蘭叩關 深信「更多牧場好,台灣酪農才有機會」
接下來,面對牛乳大國紐西蘭2025年牛乳進口就要零關稅,台灣牛乳業者各個無不皮繃緊,就怕不敵以價格取勝的紐乳,桃園市養牛協會就憂心,可能造成30%本土酪農消失。
「明年就是決勝關鍵點了!」吳妮庭表示,鮮乳坊創立時,就已深知將面臨這個挑戰,站在ESG永續思考下,他們想的正是:「如何讓台灣好的牧場有更好的競爭力,存活下來!」因此,創立之初,鮮乳坊早就列出要讓「台灣酪農共好」的挑戰,包括國內乳品無法溯源、名稱標示不明確、獸醫人才斷層,以及國內收購機制的不平等困境,如今一一付出實踐,特別是協助培育國內獸醫人才斷層,不求回報,主動媒合大學生,到全國各大牧場實習,默默耕耘八年來,共培育13位動科獸醫人才投入產業服務,育成率22%,為產業人才斷層注入活水。
「農業的英文是Agriculture,是土地加上文化的意思,而我們每日的飲食,不僅滿足溫飽,更決定了怎麼生活」,如同創辦人阿嘉在官網所寫,鮮乳坊經營以來以「牛好、奶好,人才會好」,努力與環境的共好,才能真正讓企業做到永續發展。
《專案經理》雜誌是華人最有影響力專案管理雜誌,宗旨為擴大專案管理應用傳播。
邀您一同為深耕專案管理努力,您的參與,相信能為您的產品/服務,擴展商機, 無形中,也為專案經理雜誌的永續經營注入契機。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