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敏捷
雙軸轉型企業賦能
2025/3/1 作家:專案經理雜誌
286
文/張名榕, CSM

數位與永續浪潮來勢洶洶,資本額較小的中小企業面臨轉型陣痛,營運風險大幅提升,元植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林瑋鍾,結合會計、資訊、ESG等等專長,引導中小企業以敏捷手法,進行數位與永續「雙軸轉型」,協助企業突破難關永續經營,發揮共好的社會影響力。

林瑋鍾專長為資訊管理與商業經營管理,曾任職鴻海集團、中華電信集團與四大會計事務所,擔任高階經營管理幕僚,協助設定集團經營策略、年度目標預算與執行。2014年,他擔任某集團子公司在香港上市的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 Investigation)內部窗口,負責提供調查清單給券商、投資銀行與律師等查證單位,協助完成募資金額高達百億台幣的專案,過程中,他深刻體會「永續」對企業運營的重要性。

「查證單位極度重視環安衛與勞工議題,比如說工廠有沒有取得合規的環境證照,如何顧及勞工權益,如何維繫與供應鏈、客戶間的關係,藉由多元資訊做出IPO估值的投資判斷。」這些資料,後續也被彙整為企業CSR報告書的內容,時至今日,更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指標項目。對林瑋鍾而言,ESG不只是單純做碳盤查,而是透過敏捷,幫助企業以「迭代」方式逐步提升,達到永續經營的最終目標。

體驗敏捷從做中學 帶動「自組織」影響力
看準企業永續的發展性,林瑋鍾和會計師弟弟林敬雲攜手,以父親開業三十多年的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為基礎,成立「元植管理顧問公司」來服務台灣的中小企業,以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為基礎,提供延伸的資訊與ESG顧問解決方案,包括設置顧客關係管理系統(CRM)以及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我們使用開源的Odoo ERP軟體,以較平實的價格建立ERP,幫中小企節省預算,同時改善生產、品管、銷售各項流程。」林瑋鍾說。

ESG方面,林瑋鍾使用BIA商業影響力評估、共創式循環經濟、碳盤查、碳足跡及永續報告書等等方法,協助企業進行永續轉型再造。努力經營公司之餘,林瑋鍾加入線上社群吸收新知,結交志同道合的商業夥伴;因緣際會下,擔任周龍鴻(Roger)老師的翻譯志工,翻譯敏捷相關書籍,開啟他後續應用敏捷加速永續影響力的契機。

「翻譯第一本書時,我連什麼是Scrum,什麼是CSM都懵懵懂懂,就搶著要當關鍵幹部了。」林瑋鍾笑著說,透過Roger老師親身示範如何以敏捷帶領志工完成專案,一步一步用迭代、短衝(Sprint)的方式,快速收到小部分成果,使林瑋鍾親身體驗敏捷威力,更留下深刻印象。

「我強烈認同Givers Gain,當你扮演給予者時,可以學習到更多東西。」開啟敏捷之路的林瑋鍾與志工團隊合作,多次榮獲傑出幹部與傑出志工,更協助Roger老師陸續翻譯四本中英文敏捷書籍,包括將Roger老師的PO聖經《成功的敏捷產品管理—打造暢銷產品的祕訣》翻成英文在美國Amazon書店上架,實踐「Let the World See Taiwan」的精神。從翻譯專案中,他學到如何使用敏捷,去應對模糊且不確定性高的情況,做出適當折衷以提升專案成功率。

「以前做專案,我希望把所有層面規劃清楚再執行,學習Scrum後,我可以在不明確的情況下,在可掌握的範圍內執行專案。」林瑋鍾表示,敏捷不僅突破他原有的經營思維,更幫助元植顧問公司轉變為具有自組織(Self-organized)特色的企業。

他舉例,元植官網有一個單元叫「元植永續小教室」,內容是分享實際的碳盤查經驗,由於很少業界人士願意分享此類資訊,元植的專欄獲得讀者良好迴響,也激發員工的熱情,自動自發撰寫新文章,「我沒有硬性規定要寫幾篇文章,是她自己發現分享的重要性與影響力,進而驅動自己持續迭代。」林瑋鍾認為敏捷的企業文化是帶動自組織的重要因素,他也期望將這股「自動自發」的影響力帶給合作的中小企業夥伴。

Taiwan Rising 100 中小企數位、永續轉型推手
台灣的中小企業資源有限,很難在短時間內投入大量資源轉型,但台灣人熱情勤勉、積極溝通與自組織的精神,是敏捷迭代突破困境,進而成長的關鍵因素。林瑋鍾發起「Taiwan Rising 100」專案,希望協助全台一百間公司進行數位與永續雙軸轉型,過程中雖看見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卻也看見敏捷發揮功能的好時機。

舉例來說,元植提出「Be B型企業」(B Corporations®, B Corps™))認證的ESG解方,很多公司覺得立意良好,但他們的需求往往模糊不清,對於該如何執行毫無頭緒。「透過敏捷,元植可以填補缺口,我們安排每階段的Sprint,週期大約二至四週,同時利用Backlog列出具體須達成的項目,陪著客戶一次次檢視,確認還有哪些要改善。」利用敏捷中的「增量」(Increment)執行專案,以及充分的利害關係人溝通,林瑋鍾與客戶確認每個環節的重要性,一起排序,找出對客戶價值最高的是什麼,再循序漸進地改變。

過程中,元植除了分析客戶的「競爭優勢」,使其維持核心競爭力,更進一步協助他們創造差異性,提升企業價值與影響力。林瑋鍾強調身為顧問,必須透過緊密溝通引導對方,「你要帶著客戶看見並認同問題癥結,替他規劃策略地圖(Strategy Map),更重要的是燃起他自己想做的決心,才能真正朝永續方向前進。」林瑋鍾說。

Taiwan Rising 100中,有一間專做CNC加工零件的金屬切削製造業廠商,是元植長期合作的老客戶,公司在二代接班後,逐漸面臨勞動力不足與轉型的挑戰,林瑋鍾決定採用敏捷協助客戶轉型,他檢視整體營運狀況,發現許多亟待改善的問題,「製造的零件一盒一盒堆放在倉庫,不確定有多少品項與庫存,出貨時要靠人工翻找辨識。」雖然老經驗的員工可以很快找到貨品,但這麼做不僅浪費人力,經驗也無法傳承。

林瑋鍾一問才發現,客戶原本採用的資訊系統十分零碎,採購、會計、生產各自為政,無法將軟體串連,也很難收集完整數據,由於過往導入系統的經驗不佳,使得公司不願意投入資源重新設計ERP,元植透過開源Odoo系統,以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模式做迭代開發,一步一步做出改變,「數位化之後,原料、倉儲、銷售都有明確的數據,產品品質變好,客戶也對數位轉型愈來愈有信心,成為Taiwan 100具代表性的成功案例。」

秉持同理心資源共享 助企業發揮良善影響力
中小企業想做好雙軸轉型,適時導入「外部資源」是成功因素之一。林瑋鍾舉例,金屬切削製造業廠商是編制九人以下的小型公司,為了開拓資源,他向政府申請智慧化相關專案,利用補助經費做數位轉型,也透過與學校合作為客戶導入「精實管理」,多管齊下的成果,客戶從最初只求公司穩定經營,到如今有信心角逐「磐石獎」、「小巨人獎」等國家品質獎項,猶如脫胎換骨的精彩變身,讓林瑋鍾十分欣慰。

「我們多方尋找資源,推動更多可能性發生,這是顧問工作最有挑戰性的地方,也是我們能帶來的價值。」將手中資源運籌帷幄的林瑋鍾,不僅擔任台灣敏捷部落TAT的敏捷ESG經營管理社群社長,也是政大ESG解決方案種籽教師工作坊與B型企業協會Business For Good論壇的講師,積極結識更多的學界、業界專業人士,擴大資源共享的可能性。

未來,林瑋鍾仍會秉持同理心,仔細傾聽客戶需求,透過利害關係人回饋,善用敏捷持續創造價值並發揮影響力,同時鼓勵客戶自發性思考,將永續精神內化到企業中,為台灣創造共好未來。

雙獎特刊

在數位轉型、AI技術崛起與ESG永續發展的浪潮中,企業如何站穩腳步、持續創新,已成為每位專案經理與領導者無法忽視的重要課題。本期《專...
雙獎特刊
專案經理雜誌
《專案經理》雜誌是華人最有影響力專案管理雜誌,宗旨為擴大專案管理應用傳播。
邀您一同為深耕專案管理努力,您的參與,相信能為您的產品/服務,擴展商機, 無形中,也為專案經理雜誌的永續經營注入契機。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