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生活時事
【媒體革命】網路科技×傳媒大平台 《ETtoday新聞雲》的數位轉型路
2020/4/1 作家:專案經理雜誌
7943
文/季平

網路科技在2000年掀起世紀革命,傳播載具的即時、多元與跨平台特性顛覆傳媒與閱聽大眾的溝通模式,帶動一波媒體革命。在點擊率勝過收視率的新媒體時代,抓住眼球提高黏著度與品牌忠誠度,再將點閱率化為有效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成為傳媒業者最燒腦的課題!早一步轉型的業者多已找到適合的商業模式及營運利基,其中,《ETtoday新聞雲》頗具代表性。

網路科技攪亂一池春水,
傳播媒體大風吹!
「一切源自科技的快速演變。」《ETtoday新聞雲》總經理陳安祥說。1990年、2000年、2010年及2020年正好代表手機通訊技術從2G到5G的四個10年,行動裝置與網路變革也改變傳媒的服務內容,新聞、節目或媒體平台必須跟上科技進步的速度,因此東森集團在2000年成立社群新聞網站—《東森新聞報》,即《ETtoday新聞雲》的前身。

深信分眾化時代已然來臨的東森集團不只經營有線電視台、網路電子報,也將觸角延伸至廣播電台、報紙媒體,成為四合一傳媒頻道,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卻未能達到預期效益,原因是走得太快,「快有時候讓TA跟不上,當時許多用戶認為現有頻道已經足夠,不需要數位化頻道與分眾節目。」陳安祥說。2011年11月1日《ETtoday新聞雲》創站時網路已普及化,憑藉集團累積多年的媒體、電商及社群網站運營經驗,《ETtoday新聞雲》努力朝內容電商之路邁進,提供溫度與深度兼具的內容,同時深化影音、直播、社群、互動及個人化服務,這時的轉型可謂水到渠成。

大數據吸引眼球 內容培養忠誠度
2019年創市際(Comscore)全台網站排行調查顯示,《ETtoday新聞雲》是新聞類網站到達率第一名,每月不重複訪客超過1,380萬人次,然而《ETtoday新聞雲》早已超越「新聞平台」,更像「數位內容百貨公司」,每個樓層都有不同的定位、TA、功能導向與商轉模式,既能獨立運作也可以整合資源極大化品牌效益。如何定位《ETtoday新聞雲》?陳安祥說:「我們是數位內容的服務者,以行動裝置為支點,目標TA高達90%以手機觀看內容。」因此鎖定短版影音,搶攻零碎時間中有娛樂、資訊、知識等需求的TA,5分鐘內提供TA感興趣的內容。

科技媒體的優勢在於數據分析。陳安祥認為,後台數據很「寫實」,Cookie比收視率更精準,可以看到有多少人上線、瀏覽什麼頁面,「如果我們是百貨公司,可以清楚知道哪個樓層有多少人、買了什麼東西,各部門也會分析數據,調整內容與執行方式。」以寵物雲TA為例,會員資料及消費紀錄會儲存在新聞雲App,大數據勾勒使用者輪廓與消費軌跡。針對養貓TA,《ETtoday新聞雲》推播有關飼養貓的相關內容,甚至分享獸醫幫寵物剪指甲的影片;車雲推播汽車、新車試駕或交叉報導等內容;Live轉播職棒賽事或經典賽事,透過網路獨家播出養大運動雲粉絲;轉播KPOP吸引韓迷,透過不斷投遞有吸引力的內容甚至獨家內容餵養TA。網路時代,眼球代表人流量也代表網路聲量與買氣,「我們在做的是賺眼球的事,要在隨時代改變的觀眾眼球裡找機會(商機)。」

這樣的操作策略頗具成效,若以使用忠誠度角度觀察,《ETtoday新聞雲》的每月不重複到訪人數約1,380萬,每日不重複數約500萬人次,使用忠誠度達36%,FB約59%,Line則高達90%,「我們還有很多事可以做,要想辦法讓500萬人變成600萬人,數字提高後又可以從中發展更多商業模式。」如何吸引眼球並提高使用忠誠度?重點仍在內容!

《ETtoday新聞雲》提供的內容乍看與一般網路新聞媒體無異,卻隱藏各種商業模式及操作策略,比方在新聞雲、星光雲、電競雲、寵物雲下發展出25個主要粉絲團,總粉絲數超過1,800萬,日均流量超過1,800萬,其中有6個粉絲團人數破百萬,以經營社群網站的方式圈粉,成功將線上內容導入線下體驗並轉化成實際營收。成功模式如寵物雲,自2018年10月購併寵物門市迄今,全台東森寵物雲門市達91家,粉絲數達170萬,門市數量與營業額都是全台第一,這類成功模式可以複製到所有粉絲團,商機無限大!

專案機會多 內部培訓跨領域人才
《ETtoday新聞雲》找到獨特的商業操作及組織運作模式,除了新聞與節目製播部,還有數位內容發展部、新事業發展部、數據中心……等新興單位,社群操作則由新聞部社群中心負責,各部門分兵合擊的跨部門整合專案不在少數,每一次的串聯需要靠專案召集人協調統籌,例如:新聞部組長成為專案召集人後可能需要與研發、資訊、網站製作或數位內容發展等部門溝通協調,藉此機會了解各部門運作,培養多元思考的能力也累積跨部門經驗。

2018年推出的《聲林之王》堪稱資源整合代表作,該節目獲第54屆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獎肯定,除了每集一千萬製作費撐出底氣,好口碑與破表人氣還需要跨部門、跨平台的資源整合齊力助攻,將商業模式及行銷策略透過線上節目導出線下KPI,從節目發想、製播到行銷造勢、媒體推播、策略聯盟等環節都很重要,如何透過話題、社群操作、部門協作以維持網路聲量及討論熱度考驗執行團隊的創意與執行力。

網路媒體的數位革命仍處於現在進行式,隨著集團於2019年2月更名為東森新媒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ETtoday新聞雲》也被賦予更多任務。陳安祥期許《ETtoday新聞雲》可以成為傳媒大平台,圓夢過程中人才是關鍵。他眼中的數位媒體人才除了學經歷背景及細心、耐心等條件,還需具備勤於思考、說故事的能力,而且重視團隊精神。勤於思考才可能激發更多創意,會說故事代表更好的溝通力與說服力,在重視組織運作、跨部門協作的媒體環境中,每個成員都必須重視團隊精神才可能極大化組織戰鬥力,此外,他也重視正向思考能力,「這個產業需要創意及實驗精神,過程中可能失敗,擁有正能量及忍受挫折的能力才能抗壓,維持戰鬥力。」

《ETtoday新聞雲》員工約700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在育才方面,陳安祥特別重視教育訓練與互動,透過團隊激勵訓練(Team building)凝聚共識,「每個員工都要知道為誰而戰,為何而戰。」他也重視離職訪談,從離職原因中發掘員工內心真實想法,近年更著力推動「青年軍制度」,從各部門挑選具潛力的人才重點培養,「希望有能力的人才到各部門歷練,賦予年輕人更多權責及發光機會,甚至提高薪資待遇以鼓勵年輕人勇於嘗試跨部門、跨公司、跨國挑戰。」

耕耘年輕族群 迎接5G世代
不論是新聞、節目、粉絲團、影音、直播或線下活動,《ETtoday新聞雲》鎖定的主要TA仍是網路Z世代,因此《聲林之王》海選走進校園,數位內容發展部也自製《Fred吃上癮》、《社畜時代》、《同居世代》等受年輕人歡迎的短視頻系列,為持續深耕校園年輕族群還舉辦校園贊助活動,如全國高校畢業歌、全國中等學校啦啦隊大賽、全國大學街舞大賽、台大音韻獎及政大金旋獎,2019年《好朋友放閃音樂節》則吸引超過4.3萬民眾參加,線上直播觀看人次超過400萬。

5G世代來臨,頻寬變大讓行動裝置的體驗內容充滿更多可能性,也為《ETtoday新聞雲》帶來新的挑戰與機會。陳安祥仍看好短版影音,今年《ETtoday新聞雲》將規劃不同的商業模式,發展更多元的影音內容。另一個重點項目是透過線上線下資源整合,3月起結合台北捷運創意視覺規劃一系列東京奧運活動,號召全民為中華隊加油,「未來將在免費機制下創造更多數位內容,持續耕耘年輕族群,維持品牌續航力。」

數位滙流時代

數位匯流基本上是建立在數位化與寬頻化技術下的產物,透過單一平台可提供語音、數據與影音內容的應用服務。傳統媒體在數位化的過程中,不僅面...
數位滙流時代
專案經理雜誌
《專案經理》雜誌是華人最有影響力專案管理雜誌,宗旨為擴大專案管理應用傳播。
邀您一同為深耕專案管理努力,您的參與,相信能為您的產品/服務,擴展商機, 無形中,也為專案經理雜誌的永續經營注入契機。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