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影響力,成為創造價值的專案經理!百事可樂(廣州)董事長黎振宜,分享成功領導者的N個特質
2022/9/1 作家:專案經理雜誌

4057

文/季平, PMP
不論站在哪一個位置,小如眾多生產線上的作業員,大如跨國集團的重要決策者,決定職場價值的不在名片上的職銜,而在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被利用的價值越高,越容易脫穎而出。從小職員到百事可樂飲料(廣州)公司董事長,黎振宜抱持終生學習的理念,極大化自己的職場價值,在專案及管理之路上繳出傲人成績,近年更獲第39屆國家傑出經理獎殊榮。
創造價值 強化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靠不斷的學習及經驗累積,除了被動等待找上門的機會,還要主動尋找表現機會,將自己視為場上打擊的選手,不放過每一次揮棒機會,過程中隨時修正打擊技巧與心態,只要打擊狀態持續維持高峰,就能在場上持續發光發熱。職場亦如是。黎振宜好比高打擊率的中心打者,從統籌不同專案到成為跨國企業管理者,一路走來,他從未停止累積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業務的推動上擁有極高的「勝率」,因此,30歲後他已無需主動投遞履歷,而是透過他人主動引薦,也時常收到「獵人頭」公司的探詢電話,提供更好的工作機會。
他如何創造自己的職場價值?外表溫和儒雅的黎振宜其實相當「嚴己寬人」,自我鞭策功夫下得深,念茲在茲的總是在思考更好更快地的使命必達,所以不是正在解決問題,就是在尋找解決方法的路上。20餘年的職場打磨,經手的大小專案無數,對於現階段的他來說,「成功專案」除了如期如質如預算,更重要的是要能對企業產生價值,有利企業永續經營,同樣重要的是,在專案執行的過程中,要讓團隊成員的格局、視野及專業能力同步獲得提升。
他曾在紐約股票上市公司工作,負責整併全球14家公司的財務報表。一般前月財務績效需花7日彙整完成。為了提前在每月5日將營運報表送到老闆桌上,協助老闆及早擬定策略及規劃佈局,他效法台塑集團前董事長王永慶的做法,要求團隊「每月1日」完成財報。做法是在月末最後一天的深夜10點關閉「庫存帳」,深夜11點關閉「銷售帳」;月初第一天凌晨0點開始「成本結算」,凌晨4點完成「合併報表」,凌晨5點完成「損益表」,接著開始BI分析,清晨8點將整套財務報表及分析報告放在集團大老闆的辦公桌上。
「當初我覺得這種作法簡直是神話,我一定無法做到,沒想到多年後,靠著系統及流程改善,我也做到了。」回顧這段挑戰極限的歷程,他笑說,專案推動期間,專案成員經常忙碌到凌晨一點多才下班。因為心中不捨,也常在晚上邀請同仁到王品台塑吃牛排,放鬆過後,趕在晚上9點前回辦公室繼續加班。
成功領導者的N個特質
很少專案是專案經理單槍匹馬就能完成,組建及帶領團隊的技巧優劣也成為專案經理能否使命必達的關鍵因素。專案經理猶如帶領團隊衝鋒陷陣的主帥,除了文韜武略等基本功,也不能忽略治下御人的功夫,能站在前線與團隊同甘共苦、榮辱與共的將帥更容易服眾,凝聚向心力。「身為領導者,最要掌握的關鍵是讓團隊信服你,願意追隨你。」黎振宜認為,領導者特質應該包含影響力、專業能力、溝通技巧、團隊激勵及團隊建立(Team Building)等綜合能力。
國中時期的黎振宜早已立定志向,希望成為讓屬下「信賴安心」的領導者,至今仍不改初心。「借問大將誰?恐是霍嫖姚。」杜甫《後出塞》中這兩句詩詞帶給他的震撼至今難忘!他笑說,奔赴戰場,人人都希望遇到英勇善戰、指揮若定的卓越領袖,「沒有人希望自己的上司是個懦弱無能,遇事就逃的魯蛇吧?」由此不難看出黎振宜的領導風格。
如何將理念化為實際行動?黎振宜舉曾經處理的員工圍廠抗議事件為例,當時員工對資遣金不滿意,因此圍場抗議。他被集團執行長委任全權處理此事。當時他與當地廠長及員工一起開座談會,廠長很感嘆地說:「這些員工以前看到我,非常尊敬與敬畏。但是今天,彷彿把我當作是仇人看待。」黎振宜告訴廠長:「以前,他們敬畏你,是因為你給他們工作,讓他們有錢賺,有飯吃。現在,他們敵視你,是因為你給的資遣金不符合他們的期待。」
黎振宜認為,滿足團隊成員需求是很重要的領導能力。鬼谷子說:「與小人言,依於利。」利益不全然指金錢等物質,雖然物質很重要,但能讓員工學習成長也是一種重要的無形利益。依循這個道理,在處理抗議事件時,由於天氣炎熱,看到員工中有兩名孕婦,顧及她們的健康,黎振宜特別安排她們坐在舒適的冷氣房,「這是領導者需要的同理心。」談判過程中,他總是耐心地與員工溝通,站在他們的立場設想,讓員工信任他,最後達成共識,化解歧見,「領導者需要適時發揮傾聽能力與溝通技巧。」
曾經,黎振宜想指派員工到遠地出差,看到員工眼中閃爍著猶豫,他主動詢問原因。原來這名天生兔唇的員工身世坎坷,出生就遭父母遺棄,由善心的夫婦收養。數年後,養父去世,養母含辛茹苦拉拔他長大。成年後,養母罹患失智症,親生女兒全都離她而去,只剩他這個養子不離不棄,獨自負擔照顧責任。那些年,不管他調動到哪裡,總是帶著養母。這名員工說:「雖然只是短期出差,我還是擔心母親。」黎振宜對他說:「你安心出差吧!我來想辦法。」他想到的辦法是請助理輪流到員工家燒飯,讓他的母親每天都有熱騰騰的飯菜吃。
這件事情讓黎振宜感觸很深,他提醒自己:平日就要善待同仁,唯有如此,當有緊急情況時,他們才願意犧牲下班時間,服務其他同仁。對他而言,發自內心關懷下屬,解決同仁的煩憂與困擾,也是成功領導者的關鍵特質之一。
另一個成功領導者的特質是善於激勵人心。有個水電行老闆勤勤懇懇奮鬥20年,忽然厭倦這種單調、沉悶、日復一日的枯燥生活。他大發牢騷,哭訴自己的生活沒有價值。賢慧的妻子沒有與之爭辯,她拿出銀行存摺給老公看。原來20年中,他們已存下近百萬元。看完存摺後,老闆感覺頗為振奮。有了這筆錢,他可以擴張規模、買車,還可以額外招聘人手。因為開心,當晚老闆還多吃了一碗飯。黎振宜認為,職場上經常會遇到挫折或困難,碰到團隊士氣低落時,需要振奮團隊成員的小確幸,故事中的老闆娘就很擅長激勵。所以他常在同仁生日等重要節日時,親筆寫卡片送給同仁,或送花給女同仁,感謝她們的辛勞,再致贈小禮物,這也是團隊激勵的小訣竅。
高處不勝寒 人際厚黑學持續修練中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少不了鬥爭,越是位高權重,越容易成為眾矢之的。20餘年職涯經驗,黎振宜坦言,自己不斷進步的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有待學習,他認為最需要補強或改進的職場力是「處理權力鬥爭」的能力,甚至是應對小人抹黑與攻擊的能力。
曾經,黎振宜被香港上市公司委任為新主管,當時也有其他人想爭取這個位置。稽核長找幕僚長、人資長私下發動政變,直接向董事長關說,要把他撤換掉,換上自己的人馬。董事長直接找執行長、財務長討論,二位高階主管則直接否決提案,讓黎振宜留任。投票表決後,企圖取代他的人捲鋪蓋走路。
「當我們在企業內越爬越高,無法避免會遇到權益鬥爭或小人攻擊。本身擁有良好的績效,得到公司肯定,是最好的護身符。」黎振宜說,但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值得學習的軟技巧,如果能善用人際厚黑學,也許能化危機為轉機,甚至找到皆大歡喜的結果,畢竟職場生涯中,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做法能不用就不用。
除了累積成功領導者的關鍵軟硬實力,他也深深體認到,未來專案經理必須具備最重要的資產是「影響力」,而構成影響力的兩個能力分別是報告寫作能力及溝通演講能力。因此近年來他也針對這些技能開課,希望教導大家運用「金字塔原理」強化報告寫作能力。
持續精進 終生學習
回首來時路,對於還在努力學習,累積經驗的專案經理或領導者,黎振宜提出建言,他認為,20多歲的工作者,不管工作績效多麼優秀,都不太可能完全按自己的理想或規劃來做事,因為多數企業講究輩分與倫理,年輕氣盛的年齡很難有機會獨當一面。但是如果認真學習與累積,在歷經二十多年的漫長磨練後,成熟的專案經理或領導者會有盡情揮灑專業能力的一天。對企業而言,40歲左右的主管正好是能力巔峰、最能幫公司賺錢的年紀。他勉勵30-40歲階段的職場工作者務必提早強化專案管理能力及各項職場競爭力,積極創造個人價值。
百事可樂工廠只允許作業員簽3年合同,續約一次,所以最多只能工作6年。6年時間內,如果員工的領導能力及專業能力沒有提升,就沒有機會升到班組長等管理職,時間一到即解約不續聘,之後會有更年輕的勞力取而代之。這就是殘酷的職場競爭!因此,黎振宜時常勉勵同仁,不間斷地進修與學習,努力做中學,考取專業證照為能力加分。目前他已獲取12張國際證書(包含:PBA、PMP、CSM……等);抱持終身學習的精神,他考取台大經濟博士班PHD及政大企管博士班DBA。
黎振宜指出,還有一項值得專案經理學習的技能,即妥善運用資源的能力。妥善運用資源不只對個人很重要,對企業負責人同樣關鍵。許士軍教授提到,策略規劃(Strategic Planning)主要在決定企業如何使用資源,透過策略規劃以明確企業的中長期發展目標。無論是新創或成熟企業都必須紮實完善策略規劃與執行,「這段描述不只適用於企業負責人,也同樣適用於專案經理。」
但是,職場中無論如何拚搏,黎振宜認為,身體健康仍是最重要的,「沒有健康,什麼都會失去。」他曾目睹身受董事長信任的高階主管罹癌辭世。在她生命即將燃盡的最後時刻,她說感覺很悲哀,努力打拼一生,付出所有青春歲月給公司,過著沒有休閒、沒有品質的生活,轉眼間才驚覺自己的生命已經到盡頭。許多人總希望工作上有所成就,獲取名利,但年逾40,逐漸知天命後,也許該好好思考如何維持健康,找到均衡的生活方式,「歲月除了帶給我們細紋,也能讓我們的內心變得柔和。我學會用更包容的心去看待自己、看待別人,以及這個世界。」
《專案經理》雜誌是華人最有影響力專案管理雜誌,宗旨為擴大專案管理應用傳播。
邀您一同為深耕專案管理努力,您的參與,相信能為您的產品/服務,擴展商機, 無形中,也為專案經理雜誌的永續經營注入契機。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