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案管理
進化B型企業 嘉澎塑膠譜寫傳統產業傳奇 打造良善職場 永續發展先鋒
2024/12/1 作家:專案經理雜誌
285
文/李宗祐

創建於美國的非營利組織「B型實驗室」,2006年發起B型企業運動,倡議企業不僅要成為「世界最好的企業」,更要以「對世界最好的企業」為願景。相較於許多商業領袖的看法,認為專注於社會責任的B型企業可能無法在傳統標準下取得顯著成功,然而B型企業運動就像商業世界的寧靜浪潮,橫跨全球102個國家、162種產業,到2024年已累積超過9,300家企業通過B型企業認證。臺灣雖是蕞爾島國,卻有54家引領風潮的B型企業,八年前就取得認證的嘉澎塑膠,是台灣B型企業運動的先驅,無懼各行各業普遍缺工,毅然從今年開始實施週休三日,開創台灣傳統產業永續發展傳奇篇章。

「感謝在工作中這麼努力的你。」進到嘉澎塑膠的官網首頁,第一眼就看到這句話;還有一行字寫著:「週休三日小知識。」乍見就覺得這家公司很特別,竟在官網首頁推廣宣導週休三日。

嘉澎執行總監冉祥蕾認為好東西應該跟好朋友分享:「我們的客戶以傳產業者為主,我們很樂意跟大家分享什麼是B型企業,為什麼到嘉澎能夠感受到這麼好的氛圍,因為這些都是我們平常點點滴滴累積的。」

二代接班以B型企業為願景 滿朝老臣誤解沒事找事
冉祥蕾說:「B型企業理念在嘉澎像呼吸般自然存在。」例如:有些客戶需要的產品光聽就知道很難找,可能問遍相關同業都無法解決,最後只能找嘉澎幫忙。每次聽到客戶說:「我就是喜歡你們明知道很難,還是願意幫忙試看看的態度。」冉祥蕾總是滿心感謝,「因為我們從不削價競爭,不是這個行業最便宜的,感謝客戶能夠看到我們的專業跟對品質的重視;感謝夥伴為解決客戶碰到的困難,願意做各種嘗試、提供最好的服務,支持嘉澎堅持做對的事。」

嘉澎專門經銷工業用塑膠管件材料,客戶包括台積電和日月光。為避免塑化劑汙染影響產品良率,嘉澎率先同業把自家產品送到第三方公正機構做檢驗確保品質。「請第三方做檢驗成本必須自行吸收,買方聽到嘉澎這麼做都覺得難以置信。」冉祥蕾強調,「我們就是將心比心,設想自己是客戶會希望看到什麼?」嘉澎對創業文化的堅持,在第二代接班過程更是展露無遺。因父親健康突然出問題,2014年退伍進公司從基層做起的王政彥,想起曾看過財經雜誌報導B型企業逐漸在全球萌芽,倡議發展「對世界最好的企業」,決定以「為世界創造效益,讓獲利擁有意義」當作嘉澎願景 。

夫唱婦隨向鴻海集團請辭,與王政彥攜手拚搏的冉祥蕾回憶:「B型企業在嘉澎的歷史就等於是我們接班的歷史!」然而要築夢踏實談何容易,父親為公司開疆闢土後,雖然逐漸退居幕後,讓王政彥學習掌握全局,但還是認為開公司應以獲利為首要目標,才能確保公司營運穩定發展。堅持轉型B型企業的王政彥則認為,公司應該要以人為本,讓大家在工作中獲得幸福感與價值,方能永續前行!除了新舊兩代起初著重的觀點不同,也因面對全公司都是叔伯級的資深前輩,認為以前著重於業績就好,工作內容單純,現在開始要為客戶做多項過往沒有涉略的服務、每個月進行公司內訓、客戶滿意度調查,做環保及公益活動、丟個垃圾也要秤重,增加很多過往未曾接觸的新事物,讓新制度一度難以推行。

業務部門唱空城陷危機 一對一溝通逐漸凝聚共識
冉祥蕾清楚記得這段撞牆期超過400天,「我們把B型企業當做公司轉型的孫子兵法,根據BIA(商業影響力評估)平臺提出的200多個問題,例如:公司有沒有協助團隊持續進修,按部就班改善公司制度並改善工作環境。」然而有別於今日ESG已成為顯學的背景,於2014年大家尚不熟悉ESG的前提下,別說B型企業了,心中對未知充滿猶豫與害怕是很正常的。王政彥與冉祥蕾仍鍥而不捨地溝通,與員工單獨訪談,嘗試了解並解答大家的疑慮。

冉祥蕾跟大家說,「我們雖然沒有做錯什麼,但若不能持續向前,公司仍舊會走向衰亡!」經過長達二年超過400場一對一溝通,王政彥總喜歡請夥伴分享最近自己覺得有成就感的事,再告訴他:「你做的其實就是B型企業。B型企業就是這麼簡單,我們公司原本就在做,努力要讓公司更好。」

嚴肅的訪談到最後變成輕鬆的聊天,從日常工作談到彼此的家務事,了解每個夥伴重視哪些事情,終於讓大家慢慢理解B型企業理念,並在2016年通過認證,成為台灣B型企業運動的先驅。冉祥蕾透露,其實2016年剛通過認證的當下,B型企業的理念尚未深入公司的每個角落,夥伴們是透過準備認證審查資料的過程中,才更深刻地學習什麼是B型企業。「我覺得大家真正認同這件事,應該是在2020年以後。記得當時公司有部電腦準備淘汰,業務助理主動建議送到綠色奇蹟公益服務網,整修後再轉贈給需要的單位,倉管也不為距離遠近,主動負責完成這件公益捐贈,當這些故事慢慢出現,證實大家已經真正認同B型企業,踏踏實實變成嘉澎的DNA。」

週休三日挑戰不可能任務 將心比心邁步前進
隨著B型企業落地生根,優先站在客戶立場設想,成為嘉澎團隊日常工作。客戶開車到公司取貨,都會幫忙鋪報紙避免弄髒後車廂;依照尺寸、規格分類裝箱包裝,方便客戶辨識使用等細心服務。五年內年營業額從成長了四倍。「我們不會挑客戶,要買10~20元的小配件,我們也會熱情服務。」冉祥蕾強調,「業績成長全是大小客戶對我們的信任感。」珍惜與回饋的感恩文化,因為B型企業更成為團隊合作氛圍,每個夥伴在每季業務會議報告結尾,都會在感恩卡片寫自己最想感謝的對象,成為來自夥伴的「感謝津貼」。

喜歡閱讀的王政彥看到紐西蘭企業家巴恩斯著作的《週休三日工時革命》,當場驚豔「這就是產業的未來!」決定挑戰傳產業不可能任務,嘗試在嘉澎推動週休三日,沒想到宣布之後,大家的反應完全不同於對發展B型企業的躊躇不前。「大家雖然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任務,還是願意嘗試看看。」冉祥蕾說,「這是我們推動B型企業的最大改變。夥伴們認為哪怕沒有成功,但有機會體驗週休三日就很新潮。」在開會討論時競相發表自己能夠多做些什麼,協助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整個推動過程搶著為對方著想,可能碰到什麼問題要解決。

「我覺得週休三日是勞資雙方共同的教育訓練,將心比心,大家往相同方向前進。」從2023年10月開始試辦二週後,冉祥蕾在跟業務協理謝宗叡外出開會的路上,問他對週休三日的感想,「聽到他講很開心,也很擔心,我就不擔心了。我跟他說就算失敗也沒關係,只能說我們提升的狀態還不足以用四天完成五天的工作量。但我們絕對會因為這次訓練提升效率。大家喜歡的話,我們半年後再來。這個嘗試不僅是多一天休假,我們有機會讓那些覺得傳產不可能成為B型企業,不可能ESG,不可能週休三日的企業主,親眼見證看似奇蹟的事情,竟然真的發生了!」

追求永續發展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嘉澎照著《週休三日革命》提出的「100、80、100法則」,推動不變的薪資,不變的工作量,80%的工作時數,試辦三個月週休三日。「我們把週休三日稱為充電日,讓大家做些平常想做但遲遲無法做的事情。」冉祥蕾舉例,有夥伴利用這天學習駕駛堆高機,志願擔任倉管的休假日職務代理;有夥伴在這天送孩子到學校,老公出門上班以後,到SPA按摩店好好寵愛自己;各分區主管曾利用這天聚餐並分享近期遇到的問題跟怎麼解決。「我們沒有特別做些什麼,就是想讓大家有更多時間,珍惜自己身邊的人事物。」

三個月試辦結束,「100、80、100法則」在嘉澎完美落地,2024年正式成為公司休假制度,引發各家媒體爭相報導。冉祥蕾首次接受媒體專訪結束,走出辦公室剛好碰到業務協理謝宗叡,露出靈犀微笑跟她說:「你看我們真的在改變世界!」或許因為媒體頻繁報導,嘉澎團隊最近接洽客戶或遇到朋友經常被問到:「你們就是那家週休三日的公司嗎?」大家總是嘴角輕揚:「對啊,因為我們是B型企業!」看到夥伴從抗拒到以B型企業為傲,冉祥蕾說,「面臨大缺工時代,傳產業處境更是艱難。我們很慶幸能夠堅持做對的事,繼續朝B型企業發展,才能夠維持這麼多的永續能量。」

嘉澎對追求永續發展的堅持,就如同公司規模明明不到30人,卻義無反顧依據勞動基準法報請勞工局核備工作規則,保障員工勞動權益與福利;不是上市櫃公司,卻在2018年主動根據ISO 14064-1完成碳盤查。冉祥蕾語氣堅毅強調,這些都是企業理所當然要為員工和社會做的,ESG永續發展沒有終點線,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而且越來越好。

B型Power! ESG新典範

人類的商業活動應對所有利害關係人共益、包容且永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只有將工作專案化才能最有效地達成。身為雜誌總編輯,希望可以透過媒...
B型Power! ESG新典範
專案經理雜誌
《專案經理》雜誌是華人最有影響力專案管理雜誌,宗旨為擴大專案管理應用傳播。
邀您一同為深耕專案管理努力,您的參與,相信能為您的產品/服務,擴展商機, 無形中,也為專案經理雜誌的永續經營注入契機。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