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職人分享
打造資安護盾 迎戰駭客攻擊與數位化挑戰
2024/12/1 作家:專案經理雜誌
530
文/王心宜, PMP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各行各業無不依賴數位技術來提升效率和競爭力,然而在這過程中,資安問題也隨之而來。無論是大企業、小型公司,還是個人使用者,無不面臨著來自駭客攻擊、資料洩漏等潛在威脅。根據最新的研究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因網路攻擊和資訊洩露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數千億美元,在這樣的環境下,資安成為企業與個人都必須優先考慮的議題。

微智安聯作為資安領域的佼佼者,協助企業應對日益增長的資安威脅。身為微智安聯執行長蔡一郎,所推動的技術不僅在保護資訊上展現出色的成果,更提供企業全面的安全防護,讓數位轉型之路更加可靠。

資安的歷史與現況:從防毒軟體到組織化駭客攻擊
蔡一郎回憶道,早期的資安問題與現今的複雜性形成了鮮明對比。20世紀末,個人電腦的普及使得病毒、木馬等惡意軟體開始出現,當時的防禦措施主要集中在防毒軟體和簡單的系統還原。然而,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駭客的攻擊手法也變得更加隱秘和高效,甚至形成了駭客組織,在整個黑色產業鏈中進行有計畫的網路攻擊行動。

比起過去的資安威脅,駭客組織不再僅是為了名聲而攻擊,他們的目的往往是經濟利益。這類攻擊多是針對企業和使用者的敏感資訊,並通過勒索軟體或暗網進行非法交易。特別是虛擬貨幣的出現,為駭客提供了更便捷的資金流轉渠道,使得追蹤這些犯罪活動變得更加困難。

虛擬貨幣的去中心化特性,讓駭客能夠隱藏資金流向,讓執法單位難以追查到具體犯罪者。「這使得我們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中,駭客們可以自由操作,卻很少留下可供追蹤的痕跡。」蔡一郎強調,並提醒,未來幾年內,這種威脅只會越來越嚴峻,企業和個人都應該提前準備,強化防禦能力。

全球重大資安事件的啟示
蔡一郎提到,2024年微軟全球大當機事故,這起事故是由一家網路安全公司的端點預警系統在更新時未經充分測試所引發,最終導致全球數百萬台電腦藍屏死機,對微軟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及聲譽衝擊。

這次事件凸顯了系統更新中相容性檢查與測試的重要性。他表示:「許多企業常常忽視測試環境的設定,結果在更新時發生問題。」為防止類似事故重演,蔡一郎建議企業加強協力廠商軟體的許可權管理,縮小更新範圍以降低系統風險,並在合約中明確責任歸屬。

企業該如何應對複雜的資安威脅?
蔡一郎表示,資安的威脅已不再是單一的病毒或惡意軟體所構成,而是涵蓋了多種攻擊方式,包括:駭客攻擊、勒索軟體、社交工程、內部資料洩露等。他認為,面對這樣複雜且多變的威脅,企業需要建立多層次的防禦體系,才能有效地保障其資訊資產。

他提出了幾個關鍵應對策略:
一、資料備份與災難恢復:企業應將資料備份作為防禦勒索軟體的重要策略之一。備份不僅能保護關鍵資料的安全,還能在發生災難時幫助企業迅速恢復正常營運。蔡一郎也建議企業定期進行資料備份演練,確保備份系統在緊急時刻能夠發揮作用。

二、風險管理與隔離措施:面對現代化的資安威脅,企業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地進行風險管理。蔡一郎建議,應採用類似「潛水艇隔離艙」的概念,對網路進行分區隔離,這樣即使某個區域遭遇攻擊,問題也不會蔓延至整個系統。

三.資源優化配置:由於企業的資源有限,無論是人力還是資本,都需要謹慎運用,企業應該將資源集中在最能有效降低風險的地方,確保「錢花在刀口上」。優先處理那些能夠最大化減少風險的措施,才能在面對多變的資安威脅時保障企業的長期營運。

資安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從使用者需求出發
蔡一郎在資安產品的開發方面也有著豐富的經驗,「如果產品不符合使用者的操作習慣或過於複雜,那麼再好的技術也無法有效發揮作用。」他指出,許多公司在開發產品時,過於關注技術細節,而忽略了最終使用者的體驗。

蔡一郎以他們公司開發的一款攻防演練平台為例,這款產品不僅具備強大的技術能力,還特別注重使用者體驗。為了幫助企業員工學習如何應對真實威脅,他們引入了「故事腳本」的概念,通過模擬真實的駭客攻擊場景,讓使用者實際體驗到應對攻擊的過程。提高了使用者的操作效率,也增強了其對資安威脅的應變能力。企業在開發資安產品時,應該積極收集來自市場與客戶的回饋,透過這些回饋來優化產品設計。

台灣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機會
作為一名深耕台灣市場的企業家,蔡一郎坦言,台灣的資安企業在進軍國際市場時面臨著諸多挑戰。首當其衝的便是來自國際大廠的競爭。他解釋道:「如果你的產品功能與國際大廠已有的產品雷同,那麼成功的機會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台灣企業需要在開發產品時,找到市場中尚未被滿足的需求,並專注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微智安聯從成立初期便制定了清晰的市場策略。首先他們分析了全球市場上的現有產品,並選擇不與國際大廠直接競爭的產品線,將資源集中於三條具備競爭力的核心產品線上。同時,他們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取得了ISO27001等國際認證,提升公司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

蔡一郎認為,台灣企業的優勢在於靈活創新,而且是亞洲地區的重要科技中心,使得本土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能夠佔據一定的地位。台灣的資安產品具有全球潛力,特別是在面對金融行業等高度監控管理的市場時,企業應該更加專注於提供解決方案,而不是單純的工具產品。

從穩定的法人工作到創業的心路歷程
蔡一郎的創業故事充滿了挑戰與機遇,他回憶起自己在50歲時決定從穩定的政府法人機構離職,並投身創業的過程,這一轉變對他來說是一個重大的人生決策。「在法人機構工作的20年中,我學到了許多政策制定與專案管理的經驗,但我渴望更大的挑戰,希望能夠把這些經驗運用到實際的市場中。」

蔡一郎創業初期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角色轉換,在法人機構工作時,他主要擔任的是政策制定者和協助者的角色,而創業後,他必須直接面對市場需求,並與客戶進行緊密合作。「企業客戶對於產品的需求是非常直接的,他們需要的是快速且高效的解決方案,而這對於我們這些曾經習慣了長期規劃專案的人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蔡一郎說道。

他認為,創業成功的關鍵在於團隊合作與跨域能力。他的創業團隊來自不同的專業背景,從技術研發到市場推廣,每個成員都具備多重技能,並且能夠靈活應對市場變化。這樣的跨域合作,使得他們在面對競爭時能夠保持優勢。

資安的未來發展趨勢與挑戰
蔡一郎對資安未來的發展持樂觀態度,他認為,隨著人工智慧(AI)、大數據技術的進步,資安將邁入智能化時代。未來的資安解決方案不僅是被動防禦,更將主動預測與防範潛在威脅。

隨著網路威脅的演變,企業必須不斷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從資料備份到災難復原,再到應急演練,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進行精細規劃和定期檢查。蔡一郎強調,企業應該將資安視為一項長期投資,而不是短期的成本支出。這樣才能確保企業在面對未知威脅時,具備足夠的應變能力和生存力。

在數位化與全球化不斷加速的當下,資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來,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只有不斷強化自身的防禦能力,並保持對新技術的敏銳洞察,才能在這場無形的網路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B型Power! ESG新典範

人類的商業活動應對所有利害關係人共益、包容且永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只有將工作專案化才能最有效地達成。身為雜誌總編輯,希望可以透過媒...
B型Power! ESG新典範
專案經理雜誌
《專案經理》雜誌是華人最有影響力專案管理雜誌,宗旨為擴大專案管理應用傳播。
邀您一同為深耕專案管理努力,您的參與,相信能為您的產品/服務,擴展商機, 無形中,也為專案經理雜誌的永續經營注入契機。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