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職場必修
看懂所需數位轉型才能啟動
2022/2/1 作家:李建勳
2221
企業為了能夠因應疫情所造成的傷害,企業最熱門的經營題目當屬數位轉型的疫情,隨三級防疫伴隨大半年的現況,雖疫情在台慢慢舒緩,卻沒人可以肯定下一波轉移線上的契機,導致中小企業和自由工作者都在找尋能夠數位轉型的課程、數位工具和數位行銷人才。疫情間各大媒體和各大論壇演化對應出了許多數位轉型該如何切入,如何導入系統工具的文章和報導,從數位化、數位優化和數位轉型甚至數位再造的方法都能在網路上搜尋的到,僅是在疫情中輔導著許多企業,發現問題不在於外部的方法,而是內部的人員是否真正的意識到,他的工作和產業非數位不可,若您的企業花過大錢導入數位工具,找過顧問協助數位轉型甚至已經成立數位部門卻不如您的預期,以下幾個檢視和方法,或許是您趁其他競爭者數位轉型成功前可嘗試的方式。

問題一:組織分工職掌是否明確?
在輔導的餐飲零售過程中,最常發現的問題來自於,雖然都有行銷、營運甚至技術單位,但當這些部門混在一起後,職掌不明確,分工流於形式,能夠處理的,老闆卻沒花心思在數位思維上的建置,直接導致領薪資的員工因不了解數位生態的組織分工,進而造成轉型困境。

解決方法:
必須由最大的主管進行整頓(最好由老闆或控制預算者),一來執掌權限夠大較不會造成部門間因職等相同而停滯,二來轉型不是招募一個主管或成立數位部門就能馬上達到成效的,這必須從企業原先文化和制度進行調整。

問題二:資深員工與懂數位員工的不融洽?
在輔導的案例當中,最常看見的不是老闆不願意嘗試甚至花預算投資,而是來自於資深員工和懂數位員工彼此間的操作認知的差異,甚至會認為,預算被分割和營業額被搶走,但員工間只要這個不牴觸,基本上在職場上都是好朋友。

解決方法:
績效獎勵的制度必須因轉型的節奏,運用敏捷式管理,找到屬於部門間的最大利益,不應該再有業務績效獎金高或資深員工有選擇權,在數位的領域中,大家都是同一條船,好與壞都是即時牽連。

問題三:花大錢導入數位工具和顧問輔導卻無成效?
通常願意花錢和找顧問的企業,在輔導的經驗少之又少,不是不願意花錢,而是花的錢都要明確知道數位工具和顧問能帶來最大的效益和收益有多少,通常都會搖頭放生這類企業,因為轉型的議題如同上述所說,並非一夕間可達到,有很多內部的因素要同時間調整,若只流於形式上的導入,不用看工具好壞不用擔心顧問有無認真輔導,最終可能以失敗坐收。

解決方法:
若是用數位工具的企業,請務必將數位工具產生的數據,當作是第一個轉型條件的好處,唯有開始累積數據,才有被數據分析產生優化的可能性,若是找尋顧問,建議先從陪伴式的執行顧問開始著手,可以從每週課程教育、經營會議列席提供建議,找尋數位工具廠商時,提出問題或幫忙分辨符合自己企業所需的,提醒在數位時代中,數位工具看似大同小異,若無法分辨符合自己企業的數位工具,就算是跨國知名企業協助輔導數位轉型,也會水土不服,反而在內部要再轉型時更停滯不前!

問題四:無法分辨數位工具和數位行銷的差異?
在產業進行企業內部演講時,最常碰到的問題是企業操作人員誤把廣告投放或上架電商當作是數位行銷,甚至連最基礎的行銷概論可能都無法說明,只知道投放轉換率,甚至比較投資轉換率來當作數位行銷好的操作成果,但當投放平台的演算法無法掌握時,就必須加大預算去投放,產生了一個負循環的經營緊迫感,這也不是正確觀看數位轉型的方法。

解決方案:
先清楚品牌操作與行銷對於自身企業的幫助,而數位行銷的挹注能夠在數位轉型上累積些無形資產,再來要了解數位上產生的數據背後的意義,將這些數據分析成為可被運作的會員操作,從這方向進行數位轉型的內部溝通,也較容易讓不懂數位的同仁較易有方向和比較值。

以上幾個問題,僅是從第三級防疫後輔導企業看到的數位轉型的一些盲點和解決方案,當然轉型這議題非常龐大也需要企業間齊心付出,並非一個顧問公司就能輕易解決的,隨著疫苗普及和疫情舒緩,這時候更是嘗試數位轉型最佳契機,畢竟在台灣以外的國家,因為疫情嚴峻,體質不好的都被淘汰,體質還可的對於數位思維的概念該學習的該轉型的也已經在數位轉型的路程中,待全球疫情都舒緩的時期來臨,台灣企業主若不做好準備,跨境和數位時代可不會等我們!

獎出2022專案新趨勢

本次雜誌以2021年度專案管理大獎實務文章為主軸,為讀者報導2021年最具代表性的得獎成果,除了彰顯與鼓勵得獎企業、專案經理和團隊成...
獎出2022專案新趨勢
李建勳
大管仲策略顧問執行長與多家企業營銷執行顧問,持有中國高級項目數據分析師和PMP®證照,曾任工研院特聘研究專家與上市櫃公司高階主管,專精營運行銷企業營收提升,實際執行多家數位產業與零售團隊轉型,國內極少數媒體、數位、產、官、學五棲的數位轉型專家,目前活躍於於全球華人市場,曾協助過千人以上大型企業與不足十人小型企業品牌經營規劃執行,對於行銷策略有自己一套觀點,曾被媒體封為「全方位行銷鬼才」稱號。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