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生活時事
行動支付元年正式起跑!
2017/7/18 作家:Oki Liang
2555
如果用「行動支付元年」做關鍵字搜尋,不難發現從2015年起,這句口號已經震天價響地喊了三年之久。2016年9月,金管會正式宣布將開放包括Apple Pay在內的國際行動支付的申請。2017年3月底,Apple Pay宣布開通,台灣是繼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大陸、新加坡、瑞士、法國、香港、俄羅斯、紐西蘭、日本、西班牙及愛爾蘭後的第十五個開放國家。隨後Android Pay與Samsung Pay等三大外商也將陸續開通旗下的行動支付服務,在今年似乎這個「元年」算是真正地展開序幕。

而根據拓墣產業研究院的研究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行動支付的市場規模將達到7,800億美金,年成長率高達25.8%,而且至2020年都將持續穩定成長。一時之間,無論是金融產業、電信業者、電商平台、遊戲公司等紛紛大舉進軍投入這塊市場,「行動支付」成了大家朗朗上口的流行用語。

什麼是「行動支付」?
從字面意思來解釋,就是利用行動裝置來進行付費,消費者無需透過現金、信用卡或其他方式。依照扣款時是否需要感應裝置或讀卡機,可再細分成遠端支付與近端支付。比如:UBER這類型的支付方式,事先在指定的應用程式內輸入扣款的信用卡資訊,日後每次使用服務時都從中進行支付,就是「遠端支付」的一種。而目前大家所矚目的Apple Pay等,則是所謂的「近端支付」。

從支付方法來分,又可分成綁定在行動裝置上的硬體行動支付(Apple Pay、Android Pay與Samsung Pay三大外商均屬此類),或是必須安裝特定應用程式App的支付方式(如:歐付寶、Line Pay、街口支付、橘子支、GOMAJI Pay、智付寶、支付連……等國內廠商提供的服務)。硬體行動支付由於選擇品牌手機時即可綁定功能,相較於應用程式的支付方式無需下載多種App,推廣上本來就有先天上的優勢。但Line Pay或中國的微信支付,憑藉自家通訊軟體的大量用戶(如台灣的Line使用者據資料使用者已超過1700萬人),也有著競爭優勢。相比之下,其他的支付業者大多得祭出回饋、貼補等好康才能吸引消費者加入。

Apple Pay的獨特魅力
行動支付最大魅力「手機=錢包」。只要帶著手機就可以完成付費,這種快速性與便利性成了行動支付的最大魅力。也許很多人會質疑破解或盜刷的風險,其實Apple Pay這類的硬體行動支付,由於付費時還需要使用者的指紋,所以連帶安全性比起傳統信用卡更高,即使遺失手機也不會有被盜用的風險。

以Apple Pay為例,想要盜刷Apple Pay的難度比盜刷信用卡要難上許多,由於Apple Pay的機制是將銀行的用戶代碼轉為Token,Token是存在手機的安全晶片上,目前仍無法被駭客破解成功。即使你撿到別人綁定Apple Pay的iPhone手機,但沒有指紋認證也無法完成付費。如果你取得了別人的信用卡想要綁在自己的iPhone上(其實這種情況直接盜刷這張卡還比較容易!)但除了信用卡卡號與信用卡安全碼之外,此時還需要綁定手機驗證碼,單單只取得信用卡也沒辦法完成綁定。

Apple Pay所支援的七家國內銀行,服務開通首週的信用卡綁定數,根據金管會主委回答立委質詢的內容,目前已經超過五十萬張信用卡。除了行動支付本身的便利性之外,蘋果品牌所建立的粉絲忠誠度功不可沒,除了蘋果手機之外,也能夠與Apple Watch連動,一言以蔽之就是「潮」啊!

另外硬體行動支付完勝其他應用程式行動支付的理由,還是在於支援的商家數目多寡,從台灣行動支付起步以來,每走進一家店就要多下載一個App的情況十分常見,不難預期接下來行動支付的業者將會經歷一段慘烈的市佔率競爭,最終只會剩下幾家大者恆大的業者。更何況搶占市場所祭出的手段,不外乎手續費的補貼、高額回饋的活動等方式,消費者雖然賺到好康,但行動支付業者若沒有雄厚的本錢支撐,恐難以長期支撐。

行動支付的未來發展
談到行動支付的未來發展,就必須談到另外幾個常被談起的科技趨勢:大數據、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個人助理等技術的發展、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個人偏好甚至搜尋記錄、關鍵字等都可能被掌握,進而讓廠商在最佳的時機點送出廣告、折價券與消費者可能會感興趣的內容。而支付品質的提昇將會是行動支付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諸如:行銷與售貨流程的改善、消費糾紛或詐騙冒用的處理、安全性或資安相關的維護……等,都將是投入行動支付廠商的重大挑戰。

以目前Apple Pay上路後的現象來觀察,國內目前對於行動支付的技術已然成熟,但整體來說商店端的準備尚有極大改善的空間,首先是綁定銀行不足,目前只有國泰世華、中國信託、玉山銀行、渣打銀行、台北富邦銀行、台新銀行以及聯邦銀行等七家銀行的信用卡能夠使用,除了銀行端對於行動支付的相關技術準備是否完備的問題外,外傳蘋果也要求發卡銀行需編列高額的宣傳預算來配合,對於業績較差或發卡量不高的銀行來說產生莫大的業績壓力。

另外一個大問題就是商店端的教育訓練與相關知識不足,原本講究快速便利的行動支付,在Apple Pay上路時常看到店員與客戶一起在結帳櫃檯前搞不清楚支付的流程,如果是在便利商店或賣場這種會有許多人排隊的場合,不免讓使用行動支付的消費者感受到另外一種付費壓力,若這種情況一直無法隨著時間改善,恐怕幾次這種類似的消費體驗之後,就會讓消費者對行動支付卻步。

最近這段時間,部分媒體偶爾會有些「帶風向」的報導,認為對岸的行動支付已經發展到非常成熟的階段,舉凡生活中大小事情幾乎都能夠用行動支付解決,反觀台灣卻一直在原地踏步不思進取。但我個人認為行動支付的發達與否,並不等於一國在電子商務或金融科技領域是否進步的唯一指標。特別是中國的金融市場有著其獨特性,第三方支付與行動支付有著方便蓬勃發展的許多先天因素,這與金融環境健全、付費管道多元而普及的台灣有著很大的差距。根據華爾街時報的報導,即便在美國當地Apple Pay的發展也低於最早的預期,消費者的裹足不前與一般小型商家缺乏使用方法的知識等問題,都造成推展上的障礙。

不過在台灣,行動支付的未來發展最大的挑戰恐怕還是「習慣」問題。台灣以現金為主的消費習慣根深蒂固,對於一定年紀層以上的消費者來說,連使用信用卡的習慣都沒有養成,更別說要改成更複雜更難以理解的行動裝置支付。更何況台灣有著良好的ATM覆蓋率,與相對安定的金融體系支撐,要讓消費者改變付費習慣將會是一場需要時間的馬拉松競賽。除此之外,以悠遊卡為主的交通電子票證的良好付費體驗與便利性一時之間也難以被撼動。這些因素都需要行動支付能夠提供更強的使用誘因才能夠有所突破。雖然感覺行動支付是個很熱門的議題,但一時之間台灣要出現像對岸這種強勢的行動支付工具蓬勃發展的可能性極低,多樣化的支付手段同時並存的現象仍將維持下去。

瞄準職場語言力

然而不管用什麼方式加強語言力,一般人最在意的,還是如何將其帶入職場運用。讓我們把眼光放遠一點來看,進到職場,不論各行各業,一定術業有...
瞄準職場語言力
Oki Liang
身為打電動長大的世代,誤打誤撞成了遊戲產業的一員。擔任過商務窗口與營運PM,前後已經參與過近20支線上遊戲產品的上線與營運。歷經線上遊戲近年來從端遊、頁遊到手遊的激烈轉型變化,目前帶領一支小巧精實的營運團隊在台灣遊戲市場當中打拼。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