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浪潮下 企業人才該有的數位轉型力
2019/12/1 作家:鍾婷 Anngus

5677

作者/鍾婷(Anngus)
前陣子我為自家協會出版的筆記書,公差到韓國首爾參加國際書展,不懂韓文的我靠Google翻譯吃力的遊走會場各攤位;手機的Line語音傳來台灣管顧單位的授課邀請;WhatsApp響著泰國、馬來西亞客戶的溝通訊息;微信上不時還有大陸友人寄來的數據文件要我參考。而我回到下榻飯店時,又上網改機票準備臨時轉飛北京,擔任一個文學獎頒獎典禮的嘉賓。數位科技拉近了我們彼此的距離,也擴大了我們工作的範圍,每個人的身分角色不斷地疊加切換。在5G萬物聯網的浪潮即將襲來,這樣的場景只會更加劇烈、頻繁。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35%的工作技能將在未來5年內被改變。」
我們處在一個極好也極差的年代,科技發達卻道德低迷;資訊便利卻時間破碎,處處有機會卻也隨時會崩壞;很翻轉、很分散,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說這叫「奇異點」(Spacetime singularity)。變好?變壞?變擴張?變消滅?沒人知道。眾人只敢肯定一件事,那就是:持續變!
Uber、滴滴、Airbnb,形成共享經濟;阿里巴巴、亞馬遜,改變了消費模式;無人飛機、無人車,改變物流生態;3D列印、穿戴裝置、AR/VR,引發各種應用商機。我們創造了許多新職業,同時也讓更多產業的人失業。所以許多產業、組織被迫轉型,思維要創新;組織要升級;服務要優化;商品要加值。
隨著商業模式的推陳出新,新技術汰換舊工具,各產業及企業都有迫切轉型的需求,而首當其衝且能立竿見影的,就是提升各組織e化能力的數位轉型。當消費習性已從實體門店走向線上零售,閱讀習慣已從PC端到移動端。各企業品牌的能見度,在虛擬世界中被大洗牌,重新定義!
企業人才該有的
數位轉型思維
企業進行轉型中不可或缺的人才,通常具備三大特質:勇於創新、跨界整合與非典型經歷。多半能為企業帶來新氣象的,往往都是非本科生,或非同質性產業經驗的人,因為能以不同角度來打破窠臼,勇於做嶄新的嘗試與合作。而企業經營從傳統的IT、ICT轉到IoT領域,工作屬性迥然不同,若無法及時從內部訓練拔擢,就得從外部招聘新血,快速補強企業競爭力。例如:跨境電商、社群經營、數據分析……等生力軍。所以相關的從業人員該如何因應轉型呢?我認為須先釐清自身的商業模式,是以何種優勢獲利?這優勢能維持多久時間不被他人取代?捫心自問是否能脫離企業去創業?或進行組織內部創業?或是為公司貢獻所長,謀取更高待遇?確認後,才能再細分兩種轉型的方向:一是對內的自身技能提升,強化個人素質能力,走向更精緻的專業人士領域;另一是對外的跨界整合,提升溝通協調能力,朝向通才的管理階層而努力。
七大數位核心能力
數位化的即時性、精準性與突破時空性,讓企業趨之若鶩想掌握,而這些符合現代趨勢及需求的「數位核心能力」(Digital pivots),大致分為七類:
1.商業模式調整能力(Business model adaptability)
2.安全且靈活的基礎力(Flexible, secure infras-tructure)
3.善於經營社群力(Digital savvy, open talent networks)
4.工作流程優化力(Intelligent workflows)
5.數據分析能力(Data mastery)
6.創建良好客戶體驗的整合能力(Unified customer experience)
7.串聯產業生態圈的能力(Ecosystem engagement)
從業人員若能從中具備越多項數位核心能力,就越能為企業帶來越多貢獻。但現實面來說,一如我這般數位行銷顧問,也無法全部兼具,所以還是得認清自身天賦、找到合適的舞台展現優勢,善於團隊合作,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發揮最大效益,比較實在。
其實,4G已能滿足人與人的快速溝通,故5G到來,強化的是物與物的溝通,對個人的影響其實不大,但5G低時延、海量、高速服務的特性對企業卻是影響甚鉅。因為會有更多的應用產生,而萬物聯網,一旦綁定就很難置換,故此時正值各產業的市場卡位戰。身為企業內的一員,若無法共體時艱、同仇敵愾,將來就難以成為企業的中流砥柱。所以,比企業先動一步、先變一下,是維持自我競爭力的不二法門。
全通路營銷顧問,近20年零售營銷市場經驗。現任:中華自媒體暨部落客協會理事長;港台青年創意聯會副主席;匠心文創數位整合行銷總監。以行銷面向,輔導新創事業、企業轉型。曾於政府部會、各公協會、各大專院校等近百個單位,講授品牌經營、網路行銷、創意商機等相關課程;現年專司講授自媒體行銷、全通路口碑行銷。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