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分析解決溝通難題 她走出30年窮忙窘境
2020/6/1 作家:專案經理雜誌
5635
文/張茗喧
面對生活中的問題,每個人多少都有陷入兩難的經驗,例如:A方案效果最好、但B方案更省時一些,歷經一番評估和掙扎後,總會做出取捨,朝著自己認為是對的方向前進,這一連串的思辨過程正是「商業分析」。
畢業於淡江大學資訊管理系後,先後在多家資訊公司擔任專案經理,1999年進入高雄小港醫院(託私立財團法人高雄醫學大學經營)服務,一路從程式設計師、軟體應用組組長升至資訊室主任,2012年轉任至高醫附醫擔任資訊室主任,推動護理行動醫療車、高醫體系行動APP、門診病歷SOAP全面資訊化……等重要成果。
不論在複雜的商業環境,抑或是繁雜的日常生活,商業分析能力都能從中抽絲剝繭,一步步找出關鍵問題,才能治標又治本。
深耕醫療資訊領域近30年的專家李金美4年前因一本書接觸踏入專案管理世界,一步步考取國際敏捷管理師、國際專案管理師、國際商業分析師、國際風險管理師證照,更將專案管理、商業分析理念帶入醫院體系,在科技爆炸時代,帶領醫院醫療資訊團隊找到正確方向。
打造醫療系統 溝通是最大難題
從大學、碩士一路專攻資訊管理的李金美,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任職長達20年,見證了醫療資訊科技飛速進步的黃金年代。
說起「醫療資訊」,多數人可能會感到陌生,實際上,每個人從還沒踏進醫院開始,就和醫療資訊系統密不可分,小至掛號、病歷登錄,大至醫院營運、醫療作業系統……等,無一不仰賴醫療資訊技術,可為「醫院運作的神經中樞」。
然而,工程師個個出身資訊背景,對醫療可謂一竅不通,該如何設計出適合醫療人員使用的系統,還真是一大考驗。
李金美說,新系統從發想、設計到實際上線,必須透過層層溝通,但醫療人員不懂資訊、資訊人員也不懂醫療,雙方的語言、思考邏輯間有著難以跨越的巨大鴻溝,「我聽不懂你們在說什麼」成了雙方溝通時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她舉例,藥物療效的背後涉及一連串化學反應,多種藥品同時服用恐產生程度不等的交互作用,嚴重甚至會危及性命,為了避免醫師開立的處方藥品產生交互作用,資訊團隊曾奉命打造藥品警示系統,一旦醫師開立的藥品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系統就會自動跳出警示提醒醫師,也能預防最後一線把關的藥師,在檢視成千上萬張處方箋時漏看,危害民眾健康。
藥師認為,若醫師明知兩種藥之間有交互作用,仍執意開立,應記錄原因給藥師參考;但資訊團隊認為,系統既已警示醫師,醫師仍執意開藥一定有其原因,加註原因恐徒增系統負荷,雙方為此僵持不下。
李金美說,專案管理的技術確實能找到一個問題最佳的解決方法,但當面臨多個問題的抉擇時,唯有靠商業分析才能扮演「樞紐」的角色,做為團隊溝通橋樑,進而找到正確目標,帶領團隊做對的事。
為了解藥師、工程師哪一方做法是對的,她誘導兩方說出這麼做的理由,藥師坦言,透過紀錄不但能了解醫師開立的原因,也能分析是否多數醫師都是這麼開藥,若多數人都認為可行,恐失去警示初衷。工程師這才明白,這是藥師根據專業做出的建議,也是資訊面無法理解的層面,化解僵局的同時也完整了這項系統的價值。
敏捷手法入門 走出30年工作泥沼
敏捷手法是李金美踏入專案管理、商業分析領域的第一步,早在那之前,她每天光是「救火」就忙得團團轉。
李金美笑說,早年資訊團隊因為不了解使用端的需求,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規劃來設計系統,花了大把時間做出100樣功能,系統上線後,醫療人員實際會用的卻只有20種,又有更多新的需求不斷冒出來,導致資訊團隊成天疲於調整、更改系統,直到4年多前主管送了她一本講述「敏捷手法」的書籍《用一半的時間做兩倍的事》,讓她對做了30年的醫療資訊產業有了不同的認識。
以前觀念中總認為,設計一個系統前,只要使用者明確把需求提出,工程師逐一達成便完成任務,但現實往往事與願違。系統完成後,新需求總是不斷冒出,使用者也經常要求更動功能,卻不知一個小小的調整,可能得讓工程師忙上整晚。
李金美說,她在學敏捷手法後才驚覺,原來使用者幾乎不可能在一開始就明確知道自己的需求,加上環境、需求時刻都在改變,想一步到位打造完美的系統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為此,她開始擁抱改變,一改過去一口氣「做好做滿」的習慣,而是採用「階段性任務」方式,縮短每一次的開發時程,短時間做出有價值的東西後,讓使用者確認,隨時確保溝通、互動,將開發者及使用者視為一個團隊,共同決定出眼前最重要的事,並且專注地去執行,省下做80種無用功能的時間之餘,也讓設計出的系統更符合需求、更實用。
不只解決 商業分析導引正確方向
考取敏捷管理師後,李金美再次面臨瓶頸,敏捷手法固然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但當多種解方擺在眼前時,在有限資源下,不可能無限上綱地完成所有項目,卻又不知如何尋找對的方向,因此她轉而學習商業分析。
李金美說,「幫助組織資源分配最佳化」是商業分析師最關鍵的技能之一,不單能幫助企業、組織找到適合發展的方向,面臨問題時也能尋求最適合的解方。
她解釋,商業分析主要透過誘導、訪談的方式,清楚了解使用者的需要、重視的價值,也要對事件的領域有所了解,以便使用者談起困擾、需求時,才有足夠的知識分析出最適合的解決方案以及可行性。
學習敏捷手法、商業分析後,她也好奇傳統專案管理究竟怎麼做,短短半年內一舉考取4張證照,「每考取一張證照,就像寶可夢又多挑戰一個道館一樣」,在挑戰的過程中讓自己有所升級、成長。
如今,李金美在彰化基督教醫院擔任資訊部副主任,領導團隊挑戰無紙化任務,畢竟要將一間擁有25年歷史的醫院資料數位化,可謂是一項艱鉅的工程,她綜合運用4張證照技能,先是擬定目前主要任務內容、每兩週做一次執行報告,分析時程、安排資源投入……等,一個個進行專案迭代追蹤。
此外,也會隨時了解團隊成員是否遇到問題、立即協調,避免無謂浪費,一有成果就請使用者確認,進行下一階段任務,帶領醫院團隊走向康莊大道。
《專案經理》雜誌是華人最有影響力專案管理雜誌,宗旨為擴大專案管理應用傳播。
邀您一同為深耕專案管理努力,您的參與,相信能為您的產品/服務,擴展商機, 無形中,也為專案經理雜誌的永續經營注入契機。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