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功,不必辛苦做學問-學會街頭談判的好處
2017/3/21 作家:蔡嫦琪

3656

街頭生存語錄:條條道路通羅馬,但是不包含你家客廳通往廚房的那條走道。
在商業社會中,談判無時無刻發生;從面試、談薪酬、向雇主要求加人工、向客戶推銷產品、與供應商討價還價,以至企業老闆與投資方商討入股或收購合併等事宜,都需要良好的談判技巧。
談判絕非用在特定事件
除了商業性談判外,談判運用的範圍,大可推至國與國之間的利益交換,小到上菜市場買菜,朋友之間的溝通均可運用,涵蓋面向非常廣,?非只是用在特定的事件,或者是面對巨大利益時才使用,幾乎可以說,所有的組織運作或人際往來都跟談判密不可分。
沒有人能夠免於談判,談判聽起來具有排山倒海的威能,但它其實是一種需要熟練的生活態度,上手之後便能像呼吸一般自在使用其技巧,而不會被既有規則綁架。談判應該被列為生活的基本技能,一套應該列入國民教育系統的行為科學,一個談判高手在很多方面是無往不利的,能讓人人喜愛,能使家庭和樂,能改變家族命運,甚而能使社會進步、興邦建國。
我向來喜歡和辦公室內的弟弟妹妹聊天,親近親近年輕人的想法。每次送走客戶,我的助理佩岑總是會用意味深長的口吻對我說:「老闆,真是太厲害了,聽起來生意應該是沒問題了吧?」幾次的辦公室閒聊,我大概知道佩岑這個剛進社會沒多久的年輕人,一直有計劃五年後想自立門戶,態度頗為積極,在耳濡目染之下,也開始對談判感到好奇。
將技能兌換成賺錢的相對能力
「老闆,對創業來說,談判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嗎?」有天下午在送走客人後,佩岑有點緊張地發問。「老闆妳也知道,我男友一天到晚嫌我口拙不會說話,我知道自己的缺點,所以反而較用心在提升其他專業技能,想說好歹可以彌補一點口才的不足。」
「這樣的想法固然很好。」我拍了拍佩岑的肩膀。「只不過在社會上走跳,有野心一點的人,個個都用心學習各項專業技能,差別就在誰能搶出頭。很多人誤以為成功是要靠不斷地學習新技能,其實並不完全正確。重點是在學了技能後,就要將它兌換成足以讓你賺錢的相等能力,這才是勝出的關鍵。
生活化的談判威力
該怎麼兌換呢?就是透過溝通,讓別人毫無缺損地了解你的能力、不可替代性何在。你要能清楚的讓客戶明瞭,為什麼要跟你合作而不跟別人合作?跟你合作的獨特好處又是什麼?這樣的學習才有意義。所以,你的夢想既然是創業,而創業需要全方位的溝通能力,面對廠商、客戶都需要溝通談判,如果你能精練此道,絕對可以事半功倍。我舉個例子,你就會知道一個厲害的生意人,完全是靠非常生活化的溝通去成就生意的。」
日本知名律師大橋弘昌是日本知名的談判高手,曾協助一百多家日商在紐約打天下。他大學畢業後到西武百貨店、山一證券...等大企業工作,之後赴美取得碩士學位及紐約州律師資格,進入漢斯與伯恩(Haynes and Boone, L.L.P.)等頗具規模的法律事務所。2002年自行創業,成立「大橋&馮法律事務所」,在紐約、達拉斯、東京三地都設有辦事處。
大橋在美國留學時經伯父引薦到朋友理查.馬克斯家寄宿。理查是猶太裔美國人,開了一家賣咖啡機的公司,經營得很順利。有一次兩人一起去吃飯,餐後喝完咖啡,理查請服務生叫經理過來。經理帶著疑惑的表情走到桌邊時,理查看著咖啡杯,納悶地問:「你們用的是哪裡的咖啡機?」在說了些不著邊際的話之後,理查遞出名片跟他說:「我們公司銷售的是義大利製的咖啡機,如果您希望店裡煮出美味的咖啡,請和我聯絡,因為你們的餐點真的很好吃。」
理查連非上班時間的外食時刻,也能推銷自己的公司,令大橋非常驚訝,而且他輕描淡寫地、不給對方厚臉皮推銷的印象,然而想說的話都清清楚楚地傳達出去。理查的一言一行,以及在大橋成為執業律師後,從許多當事人、事件現場學到不同於俗的談判「思維方式」。在全球化時代,不擅長談判的企業,即使好不容易研發出優良的商品與服務,結局往往還是輸家,而日本人的民族性讓他們不擅交涉協商,常常在開始談判前就已經輸了,儘管目前在世界各處都可以看到「Made in Japan」,但是,還是要靠談判能力,才能決定產品可以賣100萬日圓,還是1000萬日圓。
「所以,這就是街頭談判的威力所在,當談判變成一種生活技能,習慣之後生意就能信手拈來?」佩岑笑著說。「我現在才知道談判是這麼生活化的溝通妙技,那它真的是被菁英化、妖魔化得很嚴重,要不是常聽老闆妳和我解釋談判的意義,我還真的無法將老闆談生意的樣子,和剛剛那個例子聯結起來。」
會有這樣的的疑問,正是因為關於「談判」一詞,眾人有各種不同的解讀,又習慣將談判和生活切割開來理解所導致的。《教你贏得一生的談判》作者盧克(Richard Luecke)指出,「談判」(Negotiation)的拉丁文字根(Negotiatus)即是「進行交易」。
善意的溝通是最為高段的談判
談判也意味著雙方存有需要協調的衝突,談判專家麥考梅克(Mark H. McCormack)說,萬物之中,只有人類能把「談判」發展到極致,對其他生物而言,武力就是談判,只有人類能用談判代替武力。合勤科技行銷總監汪志謙則認為,「談判」兩字有負面的表述,已經有一分為二的對峙意味,這也正是許多人對「談判」抱著排斥的主要原因,因此如果能把「談判」二字換成「溝通」,更適合華人社會的氣氛。
不過仔細看看以上各類定義,不難發現談判之道,說穿了就是善於溝通,將自身需求明確表達,尋求解決之道,這最最基本的道理,無需要任何專業名詞解釋,自然就能體會。為了達成目標,你所使用的手法,就稱為「談判」。
談判其實就是一場雙方的心理戰,要先一步洞悉對方意圖,找出對方的想望後擬訂策略,最後達到雙贏的目的。過程中,了解談判對象的心思是謹慎,是縝密,還是魯莽;背後有多少資源與籌碼,而我方又有多少優勢;何時該獅子大開口,何時該暫時退讓,何時該放點蠅頭小利讓對方嚐嚐甜頭,何時該一舉進攻直搗黃龍,這些都在在考驗談判者的心理素質,同時也考驗談判者對談判的體悟有多深刻。能夠習得這種能力,通過這番考驗,人生各個面向都將會無往不利。」
停下來想一想:
每個人或多或少應該都有學習英語的經驗吧?如果你的英文不夠流暢,那麼頂多只是用它來看看簡單的英文告示,或是拿來應付考試;但是,如果是你學習了很久的中文,你不僅可以用它來溝通,還能夠使用各式媒介吸收新知,這項語言將會變成你和世界接軌的工作。
相對來說,談判也是一樣道理。
當你不熟悉時,覺得它只能拿來和別人談論利益,但當你熟悉之後,它將變成改變你一生的生活準則。
談判不是只在談判桌上進行,談判帶給你的好處也絕不僅止於談判桌上的籌碼。
運用,善用,喜樂用。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的專案管理】
快速購買網址 →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63612
各大電子書城 → http://www.pm-mag.net/Magazine/El_bookstore.aspx
具20年以上品牌整合行銷經驗,榮獲台灣創業楷模、女性創業菁英、十大績優傑出企業與領導人,2018年獲十項國際大獎,包含年度商業類最佳導師/教練獎、年度最佳商業服務公司金獎、年度女性團隊金獎、B2B服務創新獎等。擅長商業談判、媒體關係與出版發行、領導管理與人才培育。為前美國白宮首席談判長——羅傑.道森極其看重的愛徒。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